
秋日的鄉村,滿是豐收的圖景。近日,臨夏州“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巡禮”全媒體調研採訪團走進積石山縣劉集鄉團結村,只見整潔的村道兩旁綠樹成行,統一修建的青瓦黃墻的新居鱗次櫛比,簇新的村黨群服務中心對面是寬闊的同心廣場。
穿行在村子,以“同心、感恩、奮進”為主題的街巷、廣場一一展現在眼前。家家戶戶門前一袋袋金黃色的玉米碼放得整整齊齊,小花園裏月季、格桑花和喇叭花等在秋風裏傲然綻放;小菜園裏綠意盎然,廣場上老人們閒話家常、孩童們圍着健身器材追逐嬉鬧……
村民趙國忠結束在廣場上的鍛練,高興地帶領記者參觀他的家:門框上“三星高照”“金玉滿堂”的春聯橫批還未揭掉,寬敞的小院裏三角梅開得艷麗,綠植生長茂盛,客廳裏擺放着沙發、電視機和飲水機等嶄新家電,處處流淌着一家人對幸福新生活的熱愛與期許。
趙國忠的言語間難掩家中添丁增口的喜悅:“我們是去年10月份搬進新家的,剛有了小孫子,一家5口人住在三室的大套間裏,舒適寬敞,相比以前居住條件改善了很多。現在,道路四通八達,買東西很方便,村裏醫療衞生設施齊全,冬天用熱風機取暖乾淨又划算。我還在村裏修建的牛羊標準化養殖科技示範園租了2個棚,養着近100隻羊,每只羊國家補助500元,過完年估計能産羊羔160隻左右,來年收益能有7萬元。有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加上幹部們方方面面都很操心,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牛羊標準化養殖科技示範園建在村裏,村民在家門口靠養殖業穩定增收的信心很足。該示範園總用地面積28.93畝,概算投資1043萬元,建有羊圈舍20棟、牛圈舍9棟,配備飼料加工棚、消毒室等設施,目前已採購850隻羊。示範園為養殖戶統一購羊、統一喂養、統一配種、統一銷售,力爭打造出“建設標準化、牛羊品種化、飼料配方化、糞污處理化、養殖科學化”的養殖科技示範園。
團結村是漢、保安、東鄉、撒拉和回族等8個民族聚居的村落,歲歲年年一起升騰的煙火氣讓大家的基因裏深刻着“團結”二字,緊緊相擁、共同發展。在擴建村道時,保安族村民馬維虎先後兩次拆房讓路,他説:“讓了路,我的家變小了,但村裏的路寬了,我們各民族的心也越靠越近了……”村民們以先輩為榜樣,延續優良傳統,拆房讓路打造的“三尺巷”成為災後恢復重建凝聚民心、弘揚互助精神的象徵性文化符號,為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留下了生動的注腳。
為推進以災後重建、鄉村振興、民族團結進步為一體的“三位一體”示範村建設,團結村設計打造展館1個,“紅石榴”驛站、廣場各2個,環路2條、街巷6條。劉集鄉黨委副書記、團結村包村組長馬進虎告訴記者:“目前,集中安置224戶(平房209戶、樓房15戶)、原址重建68戶、加固維修61戶,已全部遷入新居,群眾住房安全全覆蓋得到保障,按照互嵌式安置方式插花安置150戶,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共建共創共享,形成民族團結進步的濃厚氛圍。村上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風貌改造及牛羊標準化養殖科技示範園等34個項目,32個已完成,2個正在實施。”
安居樂業的幸福在群眾臉上暈染成一朵朵明艷的花。如今的團結村,受災群眾住得舒坦、産業發展興旺,大家四處找活幹,養牛羊、開農家樂民宿、就近務工、繼續製作保安腰刀……好日子一天一個樣。(記者 李萍 包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