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記者走進涇川縣羅漢洞鄉土塹坳村千畝機械化大蔥種植示範基地,只見一壟壟大蔥如同整齊排列的士兵,蔥白瑩潤、蔥葉青翠,在陽光下煥發着勃勃生機。轟鳴的大蔥收穫機後面,村民們熟練地捆紮、裝車,田間地頭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羅漢洞鄉在土塹坳村高標準建設的千畝大蔥種植示範基地,是涇川縣蔬菜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該基地創新推行“政府主導、群眾參與、企業主體”的運作模式,成功引進了寧夏禾悅農業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發展訂單大蔥種植。在種植方式上,基地全程採用機械化作業,從移栽到收穫,機械化的應用顯著提升了生産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
“今年以來,我們村把發展露地蔬菜産業作為增加村集體收入,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引進寧夏禾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500多萬元,種植大蔥1000多畝。現在目前大蔥已進入全面采收期,平均每天向外輸送大蔥50多噸,同時,帶動我們村富餘勞動力60多人就近務工。”羅漢洞鄉土塹坳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成旭説。
大蔥基地的建設為當地農民開闢了多條增收渠道。在土地流轉方面,基地兌付流轉費用60萬元,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增加了農戶經營性收入。在勞務收入方面,基地組織就近群眾參與務工,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今年我們村上引進大蔥種植項目,我們閒了可以到大蔥種植基地打工,每天能掙到100塊錢,能照顧上家裏,在家門口掙錢,現在也感到高興,兩不誤。”羅漢洞鄉土塹坳村村民巨紅中笑道。
近年來,涇川縣按照 “一園三區三帶”産業布局,從擴規模、提品質到延鏈條、強保障,推動蔬菜産業實現全鏈條升級。截至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5.5萬畝,年産量12萬噸,産值突破5.2億元,昔日的“菜園子”已變成今日的“錢袋子”。
通訊員 趙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