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31 17:47:50 來源: 白銀日報

景泰縣夯實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基礎

2025-10-31 17:47:50     來源: 白銀日報
字體:
分享到:

  近年來,為了守護白墩子濕地這片生態凈土,景泰縣持續推進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制定《甘肅景泰白墩子鹽沼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科研監測機制,定期開展濕地巡護,通過疏浚與修復河道、補種濕地植物、建設生態駁岸等措施,加強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經過多年持續治理,生態系統愈發穩定。

  根據生物監測數據顯示,白墩子濕地面積達到2451.88公頃,脊椎動物 58種,其中不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紅隼、沙狐、鵝喉羚等;植物23科52屬64種,鹽沼植被是白墩子濕地最主要的植被類型,藜科植物是鹽沼中佔優勢的種類,有15種。

  從候鳥數量增多、珍稀動物頻現到被列入《甘肅省第一批省級重要濕地名錄》再到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濕地保護織就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鳥、賞景。

  不僅如此,白墩子濕地濃厚的鹽文化遺産,讓以“自然為美”的濕地,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動人的故事內涵,這裡保留了鹽生産工藝,蓄鹵、曬鹽、撈硝等制鹽遺跡,2009年,白墩子鹽池被列入景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實施嚴格保護。

  近年來,按照景泰縣“文旅融合”戰略部署,白墩子濕地被納入全域旅游發展的重點景點,通過生態旅游,讓更多人看見濕地的美、懂得保護的重要性,逐步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良性循環,使得濕地生態保護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穩。

  而今,白墩子濕地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出現在了大眾眼前,不僅重煥“白鷺同沙鷗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本色,更走出一條“生態為筆、文化為墨”的文旅融合之路,成為景泰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共生發展的有力見證。(王鈺琴)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