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民樂縣針對當前智慧肉羊産業發展存在的部門協同不緊密、資源整合不充分、項目審批未並聯等“三重”制約和專家團隊引進、産才信息對接“兩難”問題,充分發揮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着力打破壁壘、提升效能,創新“需求聯審、項目聯推、資金聯用”三位一體人才工作協同增效機制,以系統集成之力聚合産業發展動能,驅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
做細需求聯審,從源頭破除信息孤島。聚焦年度肉羊智慧養殖産業發展人才需求,堅持以産業組織形態創新破題研究解決資源碎片化問題,着力打破部門壁壘,以“一盤棋”思維整合政策信息資源。精準繪製“人才圖譜”,建立“三庫一清單”機制,整合組織、農業農村、科技、工信、園區等7部門數據,構建動態更新的肉羊産業“縣域人才庫”“産業需求圖譜”“政策資源庫”,形成多維度“人才需求聯審清單”4個。常態化實施聯席研判,由縣委人才辦和農業農村局定期召集相關部門,依據清單對肉羊智慧養殖設施普及應用、肉羊飼料配方、農戶規模化養殖關鍵領域和肉羊胚胎移植等重大項目高層次人才缺口進行集中研判與優先級排序,避免出現重復引才與結構性短缺並存問題,不斷推進供需高位對接、産才信息對稱。有側重精準匹配靶向,依據聯審結論,精準發布需求目錄,引導引才活動與培養計劃聚焦核心需求,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確保人才供給與全縣肉羊智慧養殖産業發展戰略高度契合。至目前,根據産業發展需求,柔性聘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動物科學領域專家教授6名,整合政府、企業人才力量,組建肉羊養殖産業發展技術人才42名,為精準化培育本土實用技術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做實項目聯推,在過程中實現優勢互補。實行專班化推進,成立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的肉羊智慧養殖産才融合專班,協同打造“攻堅鏈條”,通過組織聚能,構建“項目聯推”責任矩陣。圍繞“一産業一人才”支持計劃、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等重點人才工程和“牧光互補”、智能自動化飲水系統設置、低碳養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明確牽頭部門與協同部門權責,組建跨部門聯合推進組,打破部門條塊分割。推行“揭榜挂帥+協同攻關”機制,對於肉羊胚胎移植等複雜項目,鼓勵縣內龍頭企業與行業主管單位聯合“發榜”,匯聚各方優勢資源組建攻關聯合體,建立“信息共享、問題共商、進度共督”協同機制,按成效給予專家團隊20萬元獎勵,3個項目突破産業堵點。強化“雙鏈融合”支撐,制定《人才助力智慧養殖産業發展實施方案》,組建全縣肉羊智慧養殖産業人才聯盟,結合年度“帶編入企”等引才計劃擬引進專業技術人才2名,申報實施2026年甘肅省高校“龍頭對龍頭”行動産業支撐項目1項,推動人才項目與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縣農業農村、工信、科技、園區等部門協同為3個項目提供從研發、中試到産業化的全鏈條要素保障,加速成果轉化與人才價值實現。

做好資金聯用,在效能上追求乘數效應。整合鄉村振興銜接資金、人才項目補貼、産業發展獎補等資金550萬元,用於推動全縣肉羊智慧養殖産業發展。探索“資金池”虛擬統籌,在保持原有渠道與用途前提下,探索建立“人才發展資金池”,對分散於各部門的同類人才資金進行額度整合與優化配置,放大資金聚合效應。建立“統一評審+分類支持”機制,對申請肉羊産業發展人才資金的項目實行統一入口、集中評審,再依據項目屬性與部門職能精準匹配資金支持,避免多頭申報與重復資助。強化績效“五維評估”閉環,建立涵蓋人才集聚度、創新貢獻度、産業支撐度、經濟轉化度、資金使用合規度的“五維”績效評估和閉環管理體系,評估結果與後續資金分配及政策調整剛性挂鉤,設置“紅黃燈”預警機制。通過在需求端精準發力、項目端緊密協作、資金端高效配置,進一步提升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效益,帶動農戶個人投資改造庭院及開展規模化、智能化養殖積極性,有效破除制度性梗阻,推動人才“第一資源”真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人才引育用留的精準滴灌與澎湃動能。(朱永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