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寬敞的教室、先進的多媒體設備、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走進高&縣的一所所學校,優質教育的春風撲面而來。
教育是強國之基、復興之本。高&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辦好更有溫度的人民滿意教育”這一核心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優質均衡的發展道路上快步前行,構建起“資源築基、育人變革、強師興教”三位一體的高質量發展體系,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優質的教育。
資源築基:
擴充優質教育資源“容量”
今年,高&縣實驗高級中學經市、縣編制部門審批設立,利用縣職業中專教學資源開辦,成為縣域內第二所公立全日制普通高中。該校的成立旨在優化全縣教育布局,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高中教育資源多元化需求。
新學期,學校招收普通高中學籍學生232人,秉持“以進步定義優秀,用多元成就未來”的辦學理念,開設豐富校本課程,助力學生全面成長。“教室又大又亮,操場也特別漂亮。新的學期,我將加倍努力學習,為夢想拼搏。”縣實驗高級中學學生李琴説。
該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今年縣財政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教育系統各項資金達4.37億元,為教育事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項目推進上,爭取到位資金4357萬元,實施高&一中高考標準化考點、職業中專教學樓及實訓基地維修改造、解放街小學信息化設備購置、第三幼兒園園舍改造等教育項目4類39個。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為民辦實事”教育項目總進度連續5年全省綜合排名第一。
促公平、提質量,創新是關鍵。制定《高&縣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三年實施方案》,教育城域網核心設備接入完成率100%。第三幼兒園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生態友好幼兒園”建設項目試點園,89名師生在省、市科技大賽獲獎。
育人變革:構建五育融合新格局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之問,在該縣的校園裏得到鏗鏘迴響。其背後,是一套“五育融合”的立體育人體系。
在該縣西街小學大課間,校園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在老師指導下,孩子們隨着音樂節拍,有序進行跑操、踢足球等活動,每個角落都洋溢着童真與朝氣。“每天大課間的特色活動讓我們活力滿滿,既能放鬆身心,又能增進同學友誼。”學生王興柯説。
今年,該縣各中小學課間從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每天上下午各開展一次大課間,確保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鍛煉時間不低於2小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當“課間十分鐘”延伸為“活力一刻鐘”,師生走出教室、擁抱陽光,操場上滿溢着蓬勃活力與歡聲笑語。這一看似簡單的變化,實則體現了教育理念的深刻轉變。
該縣將紅色基因傳承作為德育工作的核心抓手,承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甘肅省分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甘肅省“清明祭英烈 重走長征路”思政教育實踐活動。中高考成績穩步提升,5個中職生技能大賽項目成功入圍國賽。聲樂、舞蹈、戲曲、朗誦等特色項目在全市首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展演獲各組第一名,足球、籃球、乒乓球等多個體育項目在全市第六屆運動會中獲得優異成績。“五項管理”取得明顯成效,學生課業負擔顯著減輕,課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社會認可度和家長滿意度持續提高。
高&縣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
強師興教:夯實高質量發展人才基石
近日,該縣骨幹教師“好課三人行”送教團隊走進黑泉鎮中心小學。骨幹教師與該校教師簽訂結對幫扶協議,並開展數學、英語學科和學前教育階段數學領域的示範教學展示。“活動旨在發揮縣域內骨幹教師輻射作用,解決制約教師專業成長的瓶頸問題,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縣教育局負責人&&。
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該縣以“量質齊升”為目標,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創新實施系列舉措,不斷夯實教育發展人才根基。通過警示教育、“立師德鑄師魂”開學第一課等形式,紮實開展師德師風學習教育。簽約引進省屬公費師範生1名,引進高&一中急需人才3名,招考特崗教師6人。成立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聘任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專家11名。舉辦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思政課教師教學大練兵,骨幹教師好課三人行送教等活動。精準對接教師需求,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教師培訓1100餘人次。
每一次突破,都堅定了高&&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決心;每一次革新,都推動着教育高質量發展向更高處攀登;每一次躍升,都讓更多孩子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在家門口實現夢想。
站在新的起點上,該縣將始終堅持正確辦學方向,把推動教育優質發展作為社會事業頭等大事和民生引領性工程,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辦學特色,深化改革創新,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打造“高&教育”縣域名片,譜寫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 段 海 雷景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