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29 19:13:53 來源: 城關區委宣傳部

一顆“金蘋果”,映紅城關區青山村好日子

2025-10-29 19:13:53     來源: 城關區委宣傳部
字體:
分享到:

  金秋十月,瓜果盈枝。驅車駛入蘭州市城關區青白石街道青山村,漫山遍野的蘋果園映入眼簾,綴滿枝頭的果實,在晨光中泛起誘人的光澤,猶如盞盞點亮的燈籠,映紅了這片希望的田野。果園深處,果農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間,採摘、分揀、裝箱,每一張笑臉上都寫滿豐收的喜悅,勾勒出一幅生動而溫暖的秋收畫卷。

  清晨微涼,陽光初灑,青山村卻早已“醒”在濃郁的果香裏。果農魏秀英麻利地摘下一顆顆紅透的蘋果,眼角眉梢儘是藏不住的歡喜。“今年這一畝六分地,50棵果樹,估摸着能賣上2萬多元,真是越種越有盼頭。”她一邊熟練地分揀,一邊笑着説道。像她一樣,青山村的果農們或攀上枝頭,或俯身裝箱,或忙着將一箱箱“紅潤”搬上排隊等候的貨車,整個村莊都沉浸在忙碌而歡愉的豐收節奏中。

  科學種植,實現産量産值“雙豐收”

  “今年是個實實在在的豐收年!光照足,雨水也趕在了節骨眼上,加上我們用了新的管理技術,蘋果的個頭和甜度都比往年好。”青山村果農張大叔一邊熟練地將蘋果套網、入箱,一邊樂呵呵地向筆者介紹。他身後,一筐筐剛剛採摘下來的蘋果色澤鮮艷,果香四溢。

  青山村村委會主任張多斌介紹,今年全村蘋果種植面積穩定在300余畝,畝産達5000-6000斤,預計畝均産值約一萬多元。在蘋果産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村裏還積極推動種植結構多元化,新增蔬菜、葡萄等經濟作物約100畝,逐步改變以往單一依賴蘋果的種植模式,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豐收的背後是科技力量的支撐。近年來,城關區農業農村局大力推廣“高光效樹形修剪”“疏花疏果”“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現代化種植管理技術,並定期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為果農提供“一對一”的技術指導。“我們不再是‘靠天吃飯’,科學管理讓我們的蘋果品質更穩定,市場競爭力也更強了。”張多斌主任感慨道。

  品質為王,青山蘋果成市場“香餑餑”

  青山村的蘋果為何能成為市場的“搶手貨”?筆者在採訪中探尋其獨特的“品質密碼”。

  首先,在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青山村位於黃河北岸,海拔較高,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這種獨特的小氣候非常有利於蘋果糖分的積累和果面的着色。這裡的土壤富含多種礦物質,為蘋果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其次,是品種的優化與技術的精進。村裏主要種植的是經過改良的“紅富士”和“紅星”等優質品種。果農們堅持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並採用套袋技術,確保了蘋果的綠色、無公害。摘下套袋後,蘋果在自然光照下充分着色,形成了其特有的“全紅”外觀,品相極佳。

  “你嘗嘗看,我們的蘋果最大的特點就是‘脆、甜、汁多’”種植大戶王大姐熱情地遞給記者一個剛洗凈的蘋果。一口咬下,伴隨着清脆的“咔嚓”聲,甘甜的汁液瞬間充盈口腔,果肉細膩,酸甜比例恰到好處,回味無窮。正是這過硬的口感與品質,讓“青山蘋果”在消費者中積累了良好的口碑。

  産業興旺: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蘋果産業的升級,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顆石子,激起了青山村全面發展的層層漣漪。隨着收入的穩定增加,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愈發強烈。

  青山村坐落於青白石街道東端,南臨黃河,與榆中、楊家灣及皋蘭什川相鄰。全村現有128戶、516人,長期以來以果樹種植為主要産業。近年來,隨着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村內主幹道及內外道路已全面硬化,新建的村委會與文化廣場進一步提升了村容村貌,村莊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行走在新硬化的水泥村路上,映入眼簾的是白墻灰瓦的嶄新民居,錯落有致,整潔有序。昔日的土坯房和泥濘土路已成為歷史。據青山村黨支部書記梁琦昕介紹,借助農村綜合改革“一事一議”項目,青山村於2009年完成統一規劃的房屋搬遷,普通農戶每戶獲得4000元補助,殘疾人家庭補助標準達30000元。

  隨着今年申報的4件民生實事全部落地,青山村的基礎設施再上新&階。其中,兩項管道更新工程(一泵至二泵、大牛圈溝底)保障了輸水“動脈”的暢通;三泵房危房改造消除了安全隱患;而核心水泵機組的更換,則如同為村莊的供水系統換上了強健的“心臟”。

  連片果園生機盎然,白墻灰瓦靜謐和諧,科技賦能現代農業,村民臉上綻放自信笑容,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中,青山村繪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顆小小的蘋果,如同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見證着從技術輸血到産業造血的智慧,詮釋着從改善人居到提振人心的力量。一個産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新城關”樣本,正伴着蘋果的香甜,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安樹鋒)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