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高&縣深入實施工業突破發展行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以改革創新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推動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五年來,全縣工業增加值從2020年的4.11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9.81億元,年均增速超過20%,預計2025年將突破11億元。工業已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在高&縣蘭能投(甘肅)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機械運轉不息,産業鏈條環環相扣。作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循環經濟企業,公司形成了覆蓋“氣——醇——油——氫——電”的多元産品體系。公司綜合辦公室部長崔超介紹,“十四五”以來企業共實施産業鏈項目14個,其中6個已建成投産,瀝青萃取項目預計本月底投産,將進一步延長産業鏈條、增強發展動能。
該縣以招大引強引頭部和特色産業培育為路徑,構建起綜合能源、精細化工、裝備製造、農副産品加工等六大産業鏈。走進位於南華工業園區的先行種業有限公司,曬場上顆粒飽滿的玉米棒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種子加工生産線飛速運轉。該公司年生産玉米雜交種約1萬噸,遠銷河南、河北、山東等多個省份,成為推動農業産業化發展的典型代表。
工業要穩步發展,就要有園區完善的配套設施為支撐。昔日的戈壁荒灘——鹽池工業園區,如今道路縱橫、廠房林立,供水、供電、供熱等基礎設施全面覆蓋。高&工業園區管委會發展規劃局副局長丁艷&&,園區不僅持續完善“硬環境”,還着力優化“軟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項目聯審聯批,以“店小二”式服務助力企業安心發展。
得益於園區完善的配套與服務,甘肅永鴻染化有限公司3條生産線全速運轉,其産品遠銷印度、韓國、日本等市場。公司總經理祁恩東介紹,通過自動化改造與設備更新,企業生産效率顯著提升,預計今年産值將突破1億元。
五年來,高&縣立足工業主導型功能定位,深入實施“培優扶強”工程和企業“倍增計劃”。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20年的24戶增至2024年的46戶,覆蓋食品、化工、採礦、建材、電力等十大門類。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較“十三五”末提升5.6個百分點,現代化産業體系正加速構建。
從戈壁荒灘到産業高地,高&工業園區的蝶變令人震撼。採訪中,筆者看到的不只是産值從4億到近10億的數字躍升,更是産業鏈的完善與營商環境的優化。企業敢於創新,政府甘當“店小二”,這種良性互動讓昔日短板成為今天的優勢。轟鳴的機器聲,正是這片紅色沃土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最強音。(段海 黃鑫 朱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