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的正寧大地,碩果盈枝、菌香四溢,工業廠房裏機器轟鳴,田間地頭一派豐收景象。近年來,正寧縣緊扣“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以“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為突破,推動特色産業集群化發展,讓縣域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穩步前行。

正寧縣永和鎮下南村互幫合作社蘋果示範園裏,工人在分揀蘋果。 慶陽融媒記者 劉效國 攝
走進正寧縣山河鎮蔡峪村食用菌基地,自動化菌棒生産線全速運轉,大棚內農戶忙着採摘平菇。據負責人介紹,該基地用玉米芯、蘋果樹枝等農業廢棄物製作菌棒,産完菇的廢菌棒再發酵成有機肥,回用到蔬菜種植,形成“種、菌、肥”循環模式。這種模式不僅節省了化肥開支,還保證了農産品品質。

正寧縣山河鎮董莊村食用菌産業基地,工人在採摘蘑菇。 慶陽融媒記者 劉效國 攝
這種“種植業、養殖業、菌業”聯動的“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正是正寧縣農業轉型的核心密碼。目前,全縣已建成周家西莊、永正王溝圈等6處食用菌生産基地,配套建成自動化菌棒生産線,通過智能調控實現四季産菇,年産鮮菌菇500噸,帶動150多人務工,人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循環菌業”已成為正寧富民新支柱。
在湫頭鎮果農牛照民的蘋果園,紅彤彤的果實挂滿枝頭;電商直播間裏,主播正在介紹、推銷蘋果。“以前種果靠經驗,現在學了矮化密植技術,用工成本降低了40%,優果率提升了30%,今年10畝果園估計能多收入3萬多元。”牛照民説。
正寧縣以循環農業為基礎,推動特色産業全鏈條升級。蘋果産業通過老果園改造、科技賦能,培育出瑞雪、秦脆等新品種,11.74萬畝果園年産蘋果16.8萬噸,産值突破7.1億元。建成3條智能分揀線和11家貯藏企業,創新“果樹認養+電商直播”模式,2024年線上銷售額超8000萬元。肉牛、生豬産業同步壯大,全縣肉牛飼養量達2.42萬頭、生豬21.18萬頭。特色産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上下游配套産業協同發力,為蘋果、中藥材等産業提供配套服務,形成“種産銷”閉環。
從“三元雙向”的循環增效,到“種養加”的全鏈升級,正寧縣用特色産業激活鄉村振興密碼,讓黃土高原上的富民産業結出了纍纍碩果。(慶陽融媒記者劉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