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的舟曲縣博峪鎮,“簪花之路”蜿蜒穿梭於群山之間,路兩旁曾盛放的紋黨花雖已褪去盛夏芳華,但漫山翠綠間仍留存着蜜源滋養的生態底色,這片曾孕育“紋黨蜜”的沃土,憑藉獨特氣候與生態環境,讓中華蜂養殖産業持續煥發生機。由紋黨花花期孕育的“紋黨蜜”,以芳香獨特、口感甘潤的特質,早已成為當地獨有的生態珍品。如今,在“林區黨建”引領下,這抹“甜蜜”與“簪花之路”串聯起的産業脈絡深度融合,成為帶動群眾增收、夯實鄉村振興根基的核心産業,在博峪鎮鋪展開一幅“路暢業興”、“百姓富”的生動畫卷。

黨建領航,讓“簪花之路”成為産業“孵化帶”。近年來,博峪鎮以“簪花之路”沿線生態資源為依託,堅持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動能,緊抓中組部、中國農科院幫扶機遇,推動成立博峪紋黨花蜂業有限責任公司,並於2022年3月設立黨支部,精心打造“甜蜜黨建”特色品牌。通過創新“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當地以“簪花之路”為紐帶,串聯起沿線178戶養殖戶、20家合作社,構建起從養殖、收購到加工、銷售的完整産業鏈。合作社與農戶沿“簪花之路”布局蜂場,採用棒棒槽、智能蜂箱開展科學養殖,嚴守“一年一採、只割半蜜”的品質標準。公司則在“簪花之路”重點區域設立加工基地,集中力量承擔加工包裝與市場開拓,形成“路連産業、分工協同”的發展格局,讓養蜂産業從“零散分佈”走向“集群發展”。

産銷聯動,讓“簪花之路”成為産品“出山道”。“以前路不好,蜜再好也難運出去。現在‘簪花之路’修到了蜂場門口,直播車、運輸車直接開進來,銷路再也不愁了。”博峪紋黨花蜂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薛成花感慨道。為破解“養蜂容易賣蜜難”的困境,博峪鎮以“簪花之路”暢通為基礎,探索構建“線上直播帶貨+線下展會推介”雙輪驅動銷售模式。返鄉大學生沿着“簪花之路”走進沿線養殖基地、加工車間,通過抖音、快手等平台開展沉浸式直播,讓“博峪藏家”紋黨蜜隨“簪花之路”的美景一起走進更多消費者視野,同時,依託“簪花之路”便捷的交通條件,産品得以高效運輸至蘭洽會等重要展會,助力“博峪藏家”商標成功入選“甘味”品牌,紋黨蜜更斬獲全國土蜂蜜金獎,“博峪好蜜”沿着“簪花之路”遠銷全國各地。

甜蜜産業,讓“簪花之路”成為增收“幸福線”。如今的“簪花之路”,不僅是一條旅游景觀路,更是一條産業增收路。全鎮沿“簪花之路”布局中華蜂養殖點,養殖規模達1.6萬餘箱,直接帶動沿線村集體經濟增長與脫貧戶分紅。産業鏈各環節提供的31個就業崗位,讓沿線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在甜蜜中增收”。永安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余永安的蜂場就設在“簪花之路”旁,他笑着説:“今年養了600箱中華蜂,産蜜2噸多,以前路遠難運輸,靠自銷愁斷腸,現在有了‘簪花之路’,蜜直接交給公司,收入穩定,日子越過越甜!”

舟曲縣將繼續以“五區黨建”為引領,深耕“簪花之路”産業潛力,推進沿線養蜂標準化建設,依託縣級實驗室強化品質監管,培育優良蜂種、擴大深加工規模,在道路沿線增設産銷服務站,讓“博峪藏家”品牌與“簪花之路”文旅IP深度綁定,讓更多群眾共享産業鏈增值收益,讓“簪花之路”上的“甜蜜産業”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釋放更大能量。(舟曲融媒記者:張文謙 姚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