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非凡五載。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歷史節點回望,這片熱土上處處躍動着發展的脈搏,處處書寫着奮鬥的傳奇。
五年來,玉門市全面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和酒泉市委工作要求,錨定“四區一高地一家園”發展藍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玉門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驅動,産業升級動能澎湃

金秋的玉門大地,處處涌動着發展的熱潮。在玉門老市區石化工業園,總投資410億元的甘肅巨化硅氟新材料項目現場塔吊林立、車輛如織,正以其磅礡氣勢詮釋着玉門強大的“項目引力”。
從“一油獨大”的傳統工礦城市,到現代化工、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等多點開花的産業新城,名稱依舊,內涵已新。這五年,玉門市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正在努力實現從“石油搖籃”到“縣域經濟排頭兵”的華麗蝶變。
聚焦集群發展,傳統産業“老樹發新枝”。立足石油化工根基,精耕産業鏈延伸拓展,推動産業向精細化、高端化邁進。陜煤集團成功並購浩海煤化,西部鑫宇、金色潤盛等43個精細化工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建成投産,現代化工産業集群強勢崛起,在規上工業産值中的比重顯著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五年間實現翻番,達到106戶,工業經濟的“底盤”更加堅實。
突出綠色轉型,新能源産業“乘風又逐日”。熔鹽線性菲涅爾光熱發電項目全容量並網,凱盛大明光熱超白玻璃量産,玉門油田首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建成運行,昌馬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各類電力裝機容量達719萬千瓦,玉門正從傳統能源基地向現代能源體系和綠色製造基地華麗轉身。
強化創新賦能,發展引擎“提質又增效”。成功入圍國家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這是對玉門創新基因的權威認可。累計財政科技支出超1.2億元,真金白銀的投入帶動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顯著提升。玉門經開區科技企業孵化器躋身“國家級”,建成省市級創新中心3個,創新&&能級持續躍升。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截至2024年底,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13家、35家、51家,創新型企業集群不斷壯大。
改革攻堅,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無事不擾,玉事有我”——在玉門,這句營商服務品牌口號已深入人心。連續6輪迭代推進營商環境改革,讓這片投資熱土磁力倍增,吸引着八方客商近悅遠來。
五年來,玉門市委、市政府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着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行政審批改革方面,深化“五減一容缺”改革,審批時限在法定基礎上壓減95.5%,即辦事項佔比達99.7%,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最長11個工作日,“拿地即開工”“拎包入住”從願景變為現實。創新“融信快貸”“化工貸”“科創貸”等多款短平快産品,累計發放貸款41.24億元,惠及中小微企業3159家。
在服務企業方面,建強用好“人才驛站”“人才服務站”“鴻雁加油站”三站體系,打造引才、育才、留才的全鏈條服務;推行“法治體檢”進園區,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實施包容審慎監管,讓執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探索“財政+金融”模式,量身開發“化工貸”等供應鏈金融産品,精準滴灌,為企業“輸血供氧”。
在要素保障改革方面,探索“標準地”改革,推進土地資源高效配置。持續完善園區水、電、氣、暖、路網及智慧監管&&等基礎設施,化工園區達到D級安全標準,項目成長的“生態雨林”日益繁茂。
改革破冰,開放揚帆。玉門市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依託“疆煤東運、蒙煤南下”的區位優勢,謀劃建成千萬噸級玉門綜合能源港、絲綢之路物流港,貨物集散量突破2000萬噸,現代物流的“黃金通道”正在打通。獲批“甘肅省化工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外貿進出口額年均增速25%以上,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協調共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從城區星羅棋佈的“口袋公園”傳來歡聲笑語,到鄉村別具韻味的“互助幸福院”飄出飯菜香,玉門大地處處演奏着城鄉融合發展的協奏曲。
曾經,資源型城市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曾困擾玉門。五年來,玉門市堅持協調發展理念,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着力構建城鄉融合、共同繁榮的發展新格局。
交通先行,打通發展“動脈”。紅色旅游公路二期、老市區至魚兒紅公路等一批産業路、資源路、旅游路建成通車,玉門互通立交匝道改造完成,困擾多年的風機葉片等大件運輸難題成為歷史。改建農村公路237.3公里,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條條大道通村達組,成為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

産業協同,築牢發展“基石”。以玉門經開區為龍頭,推進“一區三園”提質增效,經濟開發區工業增加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連續7年榮獲省級考核“優秀”等次。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建成高標準農田29萬畝,打造了蜜瓜、枸杞等四個10萬畝種植基地和四個10億級農業産業集群,“玉門味道”香飄四方。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到60萬元,成功創建“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鄉村振興的“玉門樣板”愈加清晰。
城鄉共建,提升發展“品質”。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圓了玉門人民孜孜以求的夢想。累計投資23億元實施城市更新工程,完成老舊小區、棚戶區和城市危舊房改造等12276戶,新增停車位9200個,“15分鐘便民生活圈”日臻完善,城市更有溫度、生活更有品位。大力實施農房改造和生態避險搬遷,創建省級“和美鄉村”2個、“5155”鄉村建設示範村22個,鄉村實現從“一處美”到“一片美”的精彩蝶變。
民生為本,幸福底色溫暖明亮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一座城市的溫度,體現在百姓燦爛的笑臉上,浸潤在日常生活的小確幸裏。
五年來,玉門市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將八成以上財力投向民生領域,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辦成了84件省市惠民實事,交出了一份溫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堅持就業優先,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建成零工市場1家、零工驛站6家、就業服務聯絡站16個,織密就業服務網;“碼上就業”&&高效運轉,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春風行動”等就業服務活動精準對接,架起求職者與用人單位的“暖心橋”。五年來,城鎮新增就業1.16萬人,年均輸轉農村勞動力2.5萬人,創勞務收入8億元,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根基牢固。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夯實發展“根基”。投資10.3億元建成玉門一中新校區、四小、五幼等五所高標準學校,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調整撤並農村小規模學校4所,教育資源布局更趨合理。玉門一中“強縣中”項目全面實施,高考本科上線率由60.7%躍升至98.81%,實現歷史性突破。獲評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首批建成全省智慧教育示範區,教育已成為玉門閃亮的名片。
推進健康玉門建設,守護百姓“安康”。掛牌運行玉門市總醫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群眾看病更方便、更省錢;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第二人民醫院門診大樓等健康工程建成投用,“一核兩翼”醫療資源布局初步形成,縣域內就診率保持在90%以上;公立醫院改革成效顯著,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關愛“一老一小”,傳遞城市“溫度”。成功構建城鎮“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成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9個、村級互助幸福院11個,一頓熱飯、一聲問候,溫暖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適老化改造的細微關懷,默默守護着特殊困難老人的居家安全。建成市、鄉、村三級兒童保障網絡,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實行一人一檔、精準關愛,為他們撐起一片明朗的藍天。

文旅融合綻放光彩。主動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玉門油田紅色旅游景區獲評國家工業旅游示範基地,讓“鐵人”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西北特色室內水上世界成為休閒新地標;昌馬石窟游客中心全面建成,千年文化可觸可感。全季、漢庭等品牌酒店相繼入駐,A級旅游景區達9個,旅游人數和收入年均增速保持20%以上,玉門正從“過境地”變為“目的地”,“流量”實實在在轉化為“留量”。
奮楫揚帆啟新程,砥礪前行譜華章。“十四五”的輝煌成就已載入史冊,凝聚成玉門兒女接續奮鬥的磅礡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玉門市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的偉大征程中展現玉門擔當、貢獻玉門力量,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更加絢麗的時代華章!(韓璇 謝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