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27 16:11:58 來源: 臨洮縣融媒體中心

臨洮縣:“百合經濟”全鏈條煥新出彩

2025-10-27 16:11:58     來源: 臨洮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金秋時節,臨洮縣的群山間涌動着豐收的熱潮。中鋪鎮蔣家山村的百合田裏,農戶們揮舞鋤頭,潔白飽滿的鱗莖接連破土,田埂上的收購商爭相詢價;辛店鎮康家崖育苗中心的組培室內脫毒苗長勢喜人,為來年種植儲備“科技能量”;中鋪鎮的加工車間裏,真空包裝機不停運轉,將新鮮百合封裝發往全國——這幅“種、育、加、銷”全鏈條忙碌的圖景,正是臨洮縣以“小百合”撬動鄉村振興“大産業”的生動縮影。

  臨洮縣溫涼濕潤的氣候、疏鬆肥沃的土壤,為百合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裡産出的“臨洮甜百合”,以色澤潔白、瓣大肉厚、口感細膩、甘甜無渣的特質聞名,不僅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更先後斬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甘肅省名牌産品”等榮譽,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經過多年培育,如今全縣百合種植面積已達6萬畝,覆蓋9個鄉鎮62個村,其中中鋪鎮作為核心産區,種植面積達2.8萬畝,畝産穩定在1500斤左右,僅該鎮百合年産值就突破1.5億元,讓“小百合”真正長成了富民興鎮的“大産業”。

  産業要壯大,科技是內核。早在2018年,臨洮縣就聯合中國科學院、省農科院,依託臨洮縣三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辛店鎮建成1200平方米的百合脫毒組織培養中心,年産能達2000萬苗,蘭州百合、中北1號等優質品種在此培育;紅旗鄉、辛店鎮的70畝擴繁基地,每年可提供800畝大田所需的脫毒種球。為讓農戶共享科技紅利,縣裏還推行百合脫毒種球“一分田”工程,對“三類戶”、脫貧戶分別給予每粒2元、1.5元的補助,累計採購200萬粒種球,在7個鄉鎮30個村落地,從源頭破解了傳統種植中品種退化、産量下降的難題。

  走進臨洮恒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百合加工車間,空氣中瀰漫着清甜的氣息。一顆顆經過嚴格篩選的優質百合,在這裡經歷了一場“華麗變身”。它們不再僅僅是菜市場裏的“土疙瘩”,而是被精深加工成百合幹、真空鮮百合、“百合益π”原漿飲品、即食百合銀耳蓮子羹等高附加值産品。一條從組培繁育、標準化種植、科學采收,到清洗分選、精深加工、品牌營銷、電商物流的完整産業鏈已然成型。

  “我們建成真空裝鮮百合、百合原漿飲品等4條現代化生産線,年産能覆蓋25噸百合幹、170噸鮮百合、25萬盒即食羹品及1300萬袋原漿飲品;同時配備1.98萬立方米的冷藏保鮮庫,為産品新鮮度保駕護航。”臨洮恒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獻説道。

  從“種得好”到“賣得俏”,全鏈條發展是關鍵。在中鋪鎮,“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已成為産業發展的“主引擎”,鎮幹部下沉田間宣傳品質標準,“鄰里互助隊”互幫采收,小康家園加工聚集點年加工量突破1500噸。據統計,全縣94家百合專業合作社、16家規模化加工企業協同發力,雪源金正、恒德源等龍頭企業建成質量安全追溯點,247畝有機百合、2000畝綠色百合通過認證,65座保鮮庫提供1.08萬噸貯藏能力,年加工總量達6000噸,真空包裝鮮百合、散片真空碗裝百合等産品,60%銷往廣東、30%發往上海,遠銷長沙、武漢、新疆等地。

  産業興則百姓富。在百合全鏈條上,近萬名群眾實現就業,其中脫貧戶佔比超30%,戶均年增收1.2萬元以上。“以前種莊稼只能糊口,現在種百合,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今年上市的百合有5畝,按照當前的産量和收購價,預計能收入50萬元左右。”種植戶包大叔一邊麻利地整理着百合,一邊笑着説。(趙彥洲)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