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靈&的蘋果熟了。瑞雪、秦脆、維納斯黃金等15個新優蘋果已被客商們整園定購。
近日,走進位於靈&縣獨店鎮的鈺聖高端果品生産基地,鬱鬱蔥蔥的標準化種植園一望無際。連片的果樹上,沉甸甸的蘋果挂滿枝頭,果農們披着雨衣忙着採摘蘋果。
“這段時間雨季影響了蘋果采收進度,我們從河南、寶雞等地調集勞力正加快采收,一顆瑞雪蘋果精包裝後能賣到十多元,熟透的蘋果掉在地上着實讓人心疼!”該基地負責人陳樹斌笑説。
作為靈&縣重點涉果企業,該基地扎根北緯35°蘋果黃金種植帶,獨特的“小氣候”搭配精細化管理,讓千畝果園成了“四新”技術的試驗田。
近年來,靈&縣緊盯市場趨勢變化,錨定“高端果品生産核心區與高新尖技術研發高地”目標,主動轉型,實施“喬退矮進”戰略,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四新”模式推動産業升級,大力發展矮化果園。目前,全縣已有矮化果園10.2萬畝,佔果園總面積65.4%,年産量25萬噸,産值突破17億元。
試驗示範 打造蘋果産業“芯片”
走進獨店鎮馮家堡村的靈&蘋果“兩個試驗示範中心”,靈&蘋果苗木繁育中心正在加快建設,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後,可繁育瑞雪、秦脆、維納斯黃金等雙脫毒苗木100多萬株;在旁邊的苗木繁育基地裏,新優品種的苗木正茁壯成長,每株可賣到40元。
“兩個試驗示範中心”是靈&矮砧蘋果産業發展的芯片,是標準化、專業化、智能化的試驗田和實驗功能室。
靈&縣綠色果品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峰告訴記者:“依託兩個‘試驗示範中心’,縣內建成苗木新品種選育、栽培、水肥一體化、全程機械化等各類試驗田1500畝,為隴東地區旱垣現代矮砧蘋果栽培技術樹立了樣板,全縣蘋果産業實現了由實驗室到大田再到市場的全産業鏈發展模式。
示範中心不僅是技術研發的高地,更是人才培養的搖籃。
這裡巧妙地將人才培養、試驗研究、技術培訓融為一體,充分借助國家蘋果産業技術體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等崗位專家,為涉果企業主、縣鄉兩級涉果專業技術人員和種植企業大戶開展培訓,有力推動了“産、學、研”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
去年以來,靈&縣在上良鎮建成了1500畝高端出口創匯基地,引進國內外新優品種17個,開展訂單種植,由佳農集團銷往國內外高端市場。在獨店鎮、新開鄉、邵寨鎮建設1000畝蘋果試驗田,獨店鎮突出蘋果及砧木新品種的中試試驗,選育適合隴東地區栽植的優良砧木和適宜品種;新開鄉突出蘋果抗重茬栽植試驗;邵寨鎮突出縣內選育的“靈早紅”品種區試試驗。

“四新”賦能 果業從“跟跑”到“領跑”
在靈&縣獨店鎮林王村,種植大戶閆文元的果園裏,早、中、晚熟品種錯峰挂果。有着8年果樹管理經驗的他,最清楚這幾年果園的變化在哪。
“過去管果樹全憑經驗,品種單一、管理粗放,一年忙下來賺不了多少。”閆文元感慨道。
自從跟着縣裏的“四新”路子走,果園的收益一下變了樣。
“説起‘四新’模式引領靈&縣蘋果産業發展,鈺聖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的1000畝果園可以説是‘四新’模式的集成,把靈&蘋果産業的發展提高到一個全新階段。”站在果園裏,靈&縣果業辦副主任任曉君向記者娓娓道來,在新技術上,採取深坑淺栽、膜下滴灌、水肥一體、智慧管理等技術,因其精細的種植管理,引進種植的瑞雪蘋果向全國推廣;新模式採用抗重茬自根砧大苗密植、籬架支撐的矮砧建園模式,起到了省肥、省水、省工、省土地、高産出、高效益、早挂果、早見效的良好效果;新機制採取地企合作建園方式,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聯農帶農機制,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等多渠道增收,該種植基地年勞務支出就多達300多萬元。
“今年蘋果整體比較好,新技術、新品種的應用讓産量和品質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閆文元笑着説,“畝産能達到6000斤,平均一斤能賣到5元左右。尤其黃金維納斯一斤能賣到12元。今年家裏的20畝蘋果賣了50萬元,除去開支9萬元,凈收入41萬元。”
閆文元的“竅門”,正是縣裏推行的“品種搭配+錯時銷售”:早有早熟品種搶市場,中有中熟品種穩客源,晚有維納斯黃金這樣的優質品種賣高價。
在“四新”模式的引領下,靈&縣形成了“早中晚熟錯峰、紅黃綠色搭配”的種植體系,新優品種種植面積達6.2萬畝,從栽植到挂果僅需3年時間。目前,瑞雪、秦脆、維納斯黃金3個品種的全國定價權就在靈&。

聯農帶農 果業新農人嶄露頭角
蘋果産業,也涌現出了一批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新農人。
今年46歲的白玉然,五年前在西安從事建材深加工的他,鈺聖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樹斌的一個電話,把他帶到了發展矮化蘋果的路上。
在栽植矮化蘋果前,白玉然對浙江、上海等南方市場進行了考察,確定栽植維納斯黃金蘋果,因其酥脆、純甜、果香濃郁的特點,正好迎合了南方人“喜甜”的飲食習慣。
白玉然在西屯鎮店子村一次性栽植了350畝的維納斯黃金蘋果,挂果已有四年。今年實現産量60萬斤,均價按6元算,毛收入就多達360萬元。
自主建園的新農人在靈&還有許多,其中涉果企業有39家、合作社有108家、家庭農場有214家,規模化經營面積達9.1萬畝。
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當起了進園務工的新農人,獨店鎮林王村王巧茸在家門口的蘋果産業基地裏幹了9年,從剛開始的普工幹到領工,每月有3600元的固定工資收入。近五年來,群眾果園務工一項,實現創收在2億元以上。
靈&縣高端蘋果的蓬勃發展,催生出了一批網絡新農人。靈&縣商務服務中心主任史曉鋒向記者介紹,目前全縣從事直播帶貨的有上百人,這個群體的興起,不僅帶火了靈&蘋果,也讓靈&小雜糧、食用油、純糧醋等地方特産“觸網”走向全國各地。“十四五”以來,通過直播帶貨銷售農産品金額超過1億元。
什字鎮農民曹斌通過832平台、快手、抖音、視頻號銷售農産品已有10年,累計銷售靈&農特産品1000多噸,實現線上線下銷售額350多萬元。他坦言,網上靈&蘋果最受青睞,尤其是瑞雪蘋果。
靈&高端蘋果長成的背後,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靈&縣先後&&了蘋果産業高質量發展的2個扶持政策文件,從苗木繁育、品種培育、新建矮化園和防災減災設施等8個方面給予補助,夯實了全縣蘋果産業發展的基礎。目前,全縣矮化果園面積達到10.2萬畝,其中瑞雪、秦脆、維納斯黃金等高端蘋果6.2萬畝,“靈&蘋果”地裏標誌去年也獲得國家知識産權局認證。“十四五”以來,靈&縣蘋果産業累計實現産量91萬噸、産值53.5億元,人均果品一業收入達到3800元左右,蘋果産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通訊員 王富強 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