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24 11:01:03 來源: 永靖縣融媒體中心

昔日“黃河灘” 今朝“菜籃子” 湟水河畔的綠色“脈動”

2025-10-24 11:01:03     來源: 永靖縣融媒體中心
字體:
分享到:

  在位於黃河上游的永靖縣,湟水河蜿蜒流淌,滋養着兩岸豐饒的土地。坐落於湟水之濱的西河鎮,憑藉海拔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獨特氣候優勢,孕育出品質卓越的高原夏菜。如今,這片綠意盎然的田野已成為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今年,永靖縣西河鎮1.2萬畝高原夏菜喜獲豐收,3.6萬噸精品高原夏菜即將銷往福建、江西、廣州等南方市場。日前,湟水河畔綠意正濃,頭茬花菜、甘藍進入采收期,菜農在田間忙着采收和田間管理,正趕上價格高峰期,精品花菜最高收購價達到3元每斤,菜農臉上滿是豐産增收的喜悅。

  “菜販子”早早在各村的“菜&子”等候,收購群眾將新鮮采收的蔬菜。頭茬高原夏菜品質高、品相好,簡單處理後現場稱重、打票,運送到當地冷庫,統一進行銷售。在鴻寶蔬菜冷藏庫,工人們按照品質對收購的蔬菜進行分類包裝,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花菜、甘藍被整齊擺放在菜筐內,放置在冷庫暫存。“通過冷鏈運輸,最快20個小時內可以送往南方市場,豐富福建、江西、廣州等地群眾的“菜籃子。”永靖縣鴻寶蔬菜冷藏庫負責人司德良介紹道。

  永靖縣西河鎮位於黃河支流湟水河畔,沖積形成的河谷地勢平緩,適應高原夏菜種植,是全縣蔬菜主産區之一,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産蔬菜達7.2萬噸,産值達1.25億元,蔬菜種植收入佔群眾年收入的85%以上。

  從傳統種植到全産業鏈的華麗轉身,西河鎮的高原夏菜産業經歷了從單一品種到多元化、規模化發展的蛻變。從最初的大白菜種植,到如今的甘藍、散花、萵筍、西藍花等20多個品種,高原夏菜已成為西河鎮的支柱産業。種植戶羅國義種植了16畝蔬菜,儘管上半年菜價波動,但通過冷庫儲存和冷鏈配送,他成功將後半年的11畝蔬菜以高價銷往南方市場,總收入達8萬元。

  西河鎮的高原夏菜産業不僅帶動了經濟發展,更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形成了良性互動。每年夏秋時節娃娃菜和菜花等蔬菜産生約0.6萬噸尾菜都被送往永靖縣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南片區進行集中處理。幹進料螺旋系統將尾菜粉碎後,在厭氧罐發酵一個月左右進入沼液池,經固液分離後還田,尾菜年處理量達到5萬餘噸,種養循環模式,為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增添了“綠色砝碼”。“西河鎮統籌做好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實現從田間管理到尾菜處理、發酵再到肥料還田的綠色循環,讓尾菜從環境污染的‘煩惱源’變成農田土壤的‘營養庫’。”永靖縣西河鎮副鎮長李耀虎説。

  隨着産業發展,西河鎮統籌推進育苗基地、冷鏈配送中心、保鮮儲藏冷庫等配套設施的建設,緩解群眾育苗難、儲存短、銷售慢的問題,形成集育苗、栽種、收購、儲存、包裝、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完整産業鏈體系。“從田間到餐桌”的快速供應鏈,不僅豐富了南方群眾的“菜籃子”,也讓西河鎮的高原夏菜品牌在全國市場站穩了腳跟。

  在黃河的滋養下,永靖縣西河鎮正以高原夏菜為筆,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墨,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書寫着屬於新時代的精彩篇章。

  記者:孔維偉 薛誠 史有東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