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勤:“金果”飄香富農家
深秋,武威市民勤縣重興鎮上案村溫室大棚裏,果農俞海英捧起剛摘的人參果,高興得合不攏嘴:“今年6月移栽的苗,頭茬果已上市!收購價每斤3元,這一座棚,估計能收入8萬元。”
如今這樣的豐收場景,在民勤7000余座人參果溫室裏處處可見。依託日光溫室,民勤縣不僅撐起8.4億元産值,更成為西北設施人參果栽培面積最大的縣,被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授予“中國人參果之鄉”稱號。
民勤縣位於河西走廊東北部,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均日照超3000小時,晝夜溫差達20℃,充足日照助力人參果積累糖分與營養,大溫差減少養分消耗。當地沙質土透氣且礦物質豐富,也為其生長提供有利條件,從而造就人參果清甜多汁、香氣濃郁。
截至目前,全縣人參果日光溫室已達7800座,種植面積3.12萬畝,年産量14萬噸,産值8.4億元,成為西北設施人參果栽培面積最大的縣區,佔全國設施種植規模的30%以上。這一成績的背後,離不開科技的支撐。
在民勤縣人參果脫毒育苗中心的生産作業車間,工作人員正通過精密的莖尖剝離脫毒和組培快繁技術,培育着健康的人參果幼苗。
“過去買苗貴,還不保險。現在我們自己就能年産2000萬株優質脫毒苗,成本降了,苗壯了,産量和品質也就上去了。”該中心負責人詹全民介紹,目前,民勤縣人參果脫毒育苗中心積極與省內外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立了三級良種繁育體系,為産業築起了堅實的“根基”。
民勤縣東壩鎮東一村人參果産業園佔地面積超1000畝,建成日光溫室200座,全部採用膜下滴灌技術,畝均耗水150立方米,單方水效益達156元,為傳統農作物的20余倍,年節水30萬立方米。“人參果産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力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來自人參果産業。”東壩鎮黨委書記張婧説。
酒香也怕巷子深。曾幾何時,民勤人參果“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搭乘“互聯網+”的快車,“沙漠金果”早已端上全國萬千百姓的餐桌。
在民勤縣電子商務物流産業園,民勤縣天鮮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直播間裏,主播正捧着人參果向網友介紹:“我們的人參果品質佳,咬一口能甜到心坎裏,現摘現發!”該公司每年線上銷售人參果約20萬單,銷售額500萬元左右,有力拓展了人參果的銷售市場。“我們構建了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網絡,還邀請網紅達人助力。今年截至目前人參果網銷量達4.3萬多噸,佔總産量70%以上,網售額突破3.1億元。”民勤縣電子商務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魏育霖道出了“雲端賣貨”的秘訣。
近年來,民勤以“民清源”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推動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農産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拿起一顆人參果,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從脫毒種苗培育、溫室內精準管理,到採摘、分選、包裝、物流的全過程信息一目了然。陽光透明的溯源體系,為産品貼上了“安全、綠色、優質”的信任標籤。蘭洽會、各類農展會、推介會上,民勤人參果頻頻亮相,展示着沙漠農業的獨特魅力。通過與科研機構的持續合作,民勤在人參果品種改良、技術創新上不斷突破,持續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一顆果子,甜了舌尖,富了鄉親,振興了産業。從科技育出的優質苗、電商送向全國的鮮果,到“民清源”守住的好品質,這顆戈壁“金果果”早已成了民勤人增收的“致富果”。這份源自沙漠的“甜蜜甘泉”,將澆灌出更加繁茂的綠洲。 (仲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