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千年藥鄉的鏈上活力——看岷縣當歸如何繪就百億産業藍圖
金秋十月,“千年藥鄉”岷縣迎來了當歸種苗的豐收季。在海拔3000多米的禾馱鎮三溝村,薄霧繚繞的田野間,藥農俯身採挖,奏響了一曲産業振興的豐收樂章。
這座因藥而興、因藥而富的“中國當歸之鄉”,正錨定建設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樣板區的目標,將中醫藥産業作為強縣富民的主導産業,加速構建一條從種苗繁育到品牌營銷的全産業鏈。
一株小小的當歸,如何串起一條百億級的産業鏈?記者深入岷縣,探尋其背後的“鏈”上密碼。
從一粒“芯片”開始:重塑産業根基
藥材的“芯片”在於種子種苗。近期,全國首個《道地藥材生産技術規程 岷當歸》國家標準與《定西市岷縣當歸産業保護髮展條例》同步實施,為岷縣當歸産業發展裝上了“雙保險”。
在岷縣當歸研究院的種苗繁育基地,一組W型立體循環式育苗床令人耳目一新。160個育苗盤在軌道上緩緩運行,搭載的智能化系統為種苗生長提供全方位保障。“這是我們的創新成果。”研究院工程師王新建介紹,“它的空間利用率提升了4至6倍,培育的種苗量相當於傳統的10畝地,且出苗整齊、成苗率高,能有效降低抽薹率。”
技術的突破為産業注入了不竭動能。岷縣已成功培育“岷歸1號”至“岷歸6號”及“甘歸1號”等系列新品種,並試驗成功熟地育苗、穴盤育苗等多項技術,將種苗抽薹率有效控制在5%以內。更值得一提的是,每捆岷縣種苗都綁有專屬二維碼,掃碼即可溯源,實現了從育種到采收的全流程可控。
目前,岷縣已形成“技術單位+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的現代化繁育格局,年供應優質種苗4.5萬多噸,推動全縣中藥材良種覆蓋率超過95%。
70萬畝藥材開出“千金方”:加速産業集群
優質的種苗為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奠定了堅實基礎。岷縣科學布局“四基地”種植格局,形成“一鄉一品、多鄉聯動”的産業版圖。今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0萬畝,綠色標準化種植率達88.7%以上。
有了規模,更求精深。岷縣按照加工精深化、倉儲規模化、市場專業化的發展思路,整合提升中醫藥産業孵化園、中藥材飲片加工園區等功能互補的産業集聚區。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73家,其中規上企業21家。
走進加工車間,當歸的價值被不斷挖掘。從傳統的中藥飲片,到濃縮當歸丸、芪參養生醋飲、歸芪酒,再到中醫藥美容護膚系列産品,岷縣正不斷延伸産業鏈條。全縣年加工中藥材能力達20萬噸,産值超110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産值的80%。
為保障品質,岷縣投入3200萬元建成“1+18”中藥材溯源平台,年檢測能力達1.2萬批次,構建了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過程追溯體系。
線上線下齊發力:品牌與融合共舞
在中國當歸城——這個西北最大的中藥材産地交易中心,交易旺季時人聲鼎沸,日均交易量超800噸,年交易額達240億元。以此為龍頭,岷縣形成了“1+2+N”的線下交易市場體系。
同時,一根網線讓“養在深閨”的岷歸走向世界。岷縣積極培育電商新業態,目前已有中藥材銷售電商企業89家、各類平台主體1600多家,年銷售額超5億元,産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岷縣再次入圍全國農産品電商百強縣前十,併入選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典型案例。
品牌建設與融合應用,則為産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岷縣積極推行“甘味”品牌建設,培育了“岷縣當歸”“順和”等2個中國馳名商標。“岷縣當歸”品牌已先後獲得30項殊榮,2025年成功入選中國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百強。
産業與文化、旅游的融合,正催生新的增長點。岷縣當歸加工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並在國家博物館榮獲“最受歡迎非遺項目”。依託“千年藥鄉”金字招牌,岷縣打造了3條中醫藥健康旅游精品線路,建成養生館、藥膳坊等特色業態56家,開發出46個藥食同源産品和11個日化産品。今年以來,已累計接待中醫藥康養游客86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4.3億元。
從一株種苗的精耕細作,到一條産業鏈的集群發展,再到一個區域品牌的熠熠生輝,岷縣正以守正創新的精神,讓古老的中醫藥産業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株承載着希望的“千年藥草”,正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上,繪就一幅産業興旺、百姓富足的壯美畫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通訊員 文 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