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地處高原,獨特的晝夜溫差為平菇生長創造了優良條件,而全國5月至9月鮮菇市場的供需缺口,更讓當地反季節平菇種植迎來發展機遇。近年來,合作市依託地域優勢與政策扶持,大力推進反季節平菇種植項目,成為帶動群眾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金鑰匙”。

合作市食用菌産業示範園平菇基地負責人高磊介紹,種植基地佔地190畝,有177個大棚,2025年産量150萬斤,明年爭取擴大生産,進一步解決當地就業問題,也為那吾鎮發展貢獻企業力量。
走進種植基地的大棚,那吾鎮吾麥村村民桑吉草正熟練地將采收的平菇分類裝筐。談起如今的工作,她臉上露出笑容:“來這個蘑菇種植基地已經四五個月了,收入很可觀,一天能掙150元。”像桑吉草這樣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村民,基地還有50餘人,他們無需遠離家鄉,憑藉辛勤勞動就能獲得穩定收入,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桑吉草的就業增收,正是那吾鎮産業模式落地見效的縮影。那吾鎮黨委副書記石永亮介紹道:“近年來,那吾鎮緊扣産業拓鏈延鏈目標,構建‘公司+村集體+農戶’的聯動模式,實現‘家門口就業’與‘集體增收’同頻共振。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改進種植技術、提高産品質量,目前已啟動‘高原食用菌’地理標誌申報工作,後續會加快推進認證流程,以此提升産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如今,那吾鎮通過政企協作、集體參與、農戶出力的模式,讓産業發展紅利惠及更多群眾,村集體經濟也在産業帶動下實現穩步增長。

合作市反季節平菇種植項目計劃年産100萬包反季節平菇,可有效滿足多地市場對新鮮平菇的需求。為保障項目高效推進,當地不僅引進全自動裝袋生産線和智能化溫濕度控制系統,同時,項目整體採用“公司+合夥人+農戶”的合作模式,整合各方資源,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機制,讓企業、合夥人與農戶緊密聯結在産業鏈上。
隨着産業不斷升級,合作市食用菌産業示範園平菇基地將建成更具規模的反季節食用菌生産基地,持續帶動更多群眾就業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讓高原上的“蘑菇經濟”綻放光彩。(記者 王明遠 通訊員 卓瑪加 孫婭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