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22 17:52:29 來源: 隴東報

“十四五”時期慶陽市農業農村發展亮點紛呈

2025-10-22 17:52:29     來源: 隴東報
字體:
分享到:

  原標題:糧穩民富産業興 鄉村煥發新活力

  ——“十四五”時期慶陽市農業農村發展亮點紛呈

  “十四五”以來,慶陽市依託自身資源稟賦,將産業振興作為核心驅動力,把改革創新當作根本動力源,以綠色發展為顯著導向,全面開啟農業高效、鄉村宜居、農民富裕的全新征程。

  5年來,慶陽市堅定守牢確保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大力推進現代寒旱特色農業擴量、提質、延鏈、增效行動,創新發展“三元雙向”循環農業,積極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産業興旺、百姓富足、環境優美的良好態勢。

  糧食安全根基更穩

  糧食安全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農村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和“壓艙石”。慶陽市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實施新一輪糧食産能提升行動和百萬畝復種增糧增效工程。通過推廣“糧糧、糧經、糧菜、糧薯”等多元化復種套種模式,實現耕作制度由“一年一熟”向“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轉變。

  預計2025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將達600萬畝、總産量150萬噸,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0.7%、1.5%。面積和總産量分別佔到全省的1/7、1/8,分列全省第二、第三位,環縣、鎮原縣、寧縣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産糧大縣,“隴東糧倉”地位持續鞏固。此外,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326萬畝,佔永久基本農田的39.9%,環縣榮獲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激勵縣”稱號。

  脫貧成果鞏固拓展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前提基礎。慶陽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細化“一鍵申報”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十四五”以來,全市累計識別納入監測對象11864戶47993人,消除風險9409戶38458人,消除率達79.3%。累計到位各類幫扶資金135.66億元,實施幫扶項目5425個。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常態清零,農村低收入人口和脫貧人口參保率達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2.81%。

  為切實提升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慶陽市聚焦特色産業培育,推動“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發展轉變。環縣肉羊産業穩步發展,2024年,羊只飼養量達375萬隻,肉羊産業産值達到64億元,養羊農戶人均來自草羊産業收入突破9000元;鎮原縣加快推動“五大主導産業”轉型升級,産業收入佔到發展産業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綠色循環農業蓬勃發展

  綠色轉型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慶陽市立足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特點和農業生産實際,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核心,創新發展“三元雙向”現代循環農業新模式。通過以種植業為基礎、養殖業為牽引、菌業為紐帶、農業廢棄物為資源,構建起“種養加結合、草畜肥循環”的生態閉環體系,帶動全市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預計2025年,全市肉牛、肉羊、生豬、肉雞飼養量大幅增長,分別達到70萬頭、612萬隻、147萬頭和1億隻,較“十三五”末分別增長46.9%、84.9%、41.4%、293.6%,畜牧業産值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34.4%。蘋果、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産量分別達到90萬噸、78萬噸、8萬噸、15萬噸,較“十三五”末産量顯著提高。農作物秸稈、蘋果棄枝、畜禽糞污、菌糠菌渣綜合利用率均處於較高水平。“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模式入選多個全國典型案例,引領慶陽農業産業實現綠色轉型、蓬勃發展。

  特色産業鏈條不斷延伸

  全産業鏈發展是提升農業附加值、促進産業融合的關鍵路徑。慶陽市聚焦優勢特色産業,實施現代寒旱特色農業擴量、提質、延鏈、增效行動,推動産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

  圍繞蘋果、肉羊、肉牛、生豬、肉雞5大百億級産業集群,全市累計引培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389家,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2個、省級産業園5個、全國農業産業強鎮4個,建成農産品深加工生産線29條,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特色産業全産業鏈産值突破500億元。環縣成為百萬隻肉羊産業大縣,寧縣建成全國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蘋果基地,鎮原縣成為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雞産業基地。

  農業品牌培育成效顯著

  農業品牌培育是提升農産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慶陽市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品牌引領”原則,實施特色品牌培育提升戰略,建立“甘味”慶陽農産品“2+8”品牌布局。認證“三品一標”農産品116個,打造食用菌特色品牌6個,每個主導産業形成了一批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産品品牌。

  其中,慶陽蘋果、環縣羊羔肉入選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百強榜,慶陽蘋果榮獲“第22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環縣羊羔肉列入全國土特産推介名單和農業農村部“三品一標”典型案例。

  打響品牌,更要拓寬銷路。慶陽市積極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品牌營銷體系,不斷提升慶陽農産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線上發展電商直播、社區團購等新業態,鼓勵企業入駐電商平台,推動優質農産品“觸網”銷售;線下,慶陽蘋果、環縣羊羔肉等農産品暢銷北京、上海、廣州等20多個城市。鎮原肉雞成為肯德基、百勝餐飲長期戰略合作夥伴和沃爾瑪等大型超市的固定供應商品,出口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科技創新活力釋放

  慶陽市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實施了種業振興“五大行動”、新一輪農機報廢更新行動、千名農業科技人才下基層強服務行動和鄉村振興人才培育“百千萬”工程等一系列行動,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

  “十四五”以來,全市全面完成種質資源普查,建成市級以上種畜禽場48個、良種繁育基地46個,選育培育農作物新品種12個,引進推廣新品種130個以上,補貼更新農機具4萬台(套),培育高素質農民4.8萬人。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9.1%,農機總動力達到228萬千瓦,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05%。

  和美鄉村建設提檔升級

  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關係到群眾的切身福祉。慶陽市大力推廣“千萬工程”經驗,健全“三治融合”鄉村治理體系,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保障,推動和美鄉村建設實現從“點上出彩”到“面上開花”的轉變。

  合水縣、華池縣先後被評為“全國清潔村莊先進縣”,鎮原縣平泉鎮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全市1261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政快遞。建成省市級“5155”鄉村建設村280個、“和美鄉村”30個,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8.61%,生活污水治理率達25.98%,較“十三五”末分別提高54.4、5.98個百分點。

  農村綜合改革持續深化

  慶陽市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倍增計劃,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家庭農場培育行動,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力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全市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6.5萬元,收入5萬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累計登記合作社7538家,“五有”合作社佔比達到64.66%,聯結小農戶佔比達到41%;培育家庭農場6766家,較“十三五”末增加5745家。西峰區入選2024年省級農村産權流轉交易規範化試點縣(區)。

  “十四五”期間,慶陽市不斷開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局面,傳統農業正在向現代農業加速轉型,廣袤鄉村正煥發着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慶陽融媒記者 閆慧 通訊員 王心汗)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