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初晴,環縣氣象&安置小區內,天然氣施工正在加緊推進。橘黃色的燃氣管線沿樓體延伸,工人有序進行管道焊接與防銹處理,這些“能源動脈”將讓居民徹底告別“扛罐上樓”的日子。

“目前兩個安置小區的提壓管網已鋪設完畢,部分樓棟的室外立管安裝也已完工,預計本月底完成所有室外管線施工,年底具備通氣條件。”環縣天元能化燃氣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副部長姚朝介紹,該項目是“氣化環縣”惠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錦繡城小區,466戶居民的燃氣地埋管、圍樓管已全部鋪設完成,調壓箱安裝到位,戶內立管工程竣工,目前正全力推進燃氣表安裝。“日均安裝20至30塊,預計半月左右可全部完成。”現場施工負責人張磊説。

“氣化環縣”項目包括城區中壓管線建設與小區入戶安裝兩部分。據環縣天元能化燃氣有限公司副經理趙娟娟介紹,截至目前,城區已建成投運31公里中壓管線,覆蓋縣城90%住宅小區;累計完成7期入戶工程,16個小區的管道鋪設和6655戶居民入戶安裝,具備通氣條件的用戶達1.1萬戶。世紀花園、地中海小區等12個小區已陸續通氣,環江茗都等小區進入驗收通氣階段。
環縣地處陜甘寧交界,天然氣儲量豐富,探明儲量達3000億立方米。然而長期以來,受管網建設滯後制約,居民只能依賴燃煤和液化氣,“守着氣田沒氣用”。2024年“氣化環縣”項目全面推進,慶城至環縣62公里長輸管道正在建設當中,年輸氣能力達7577.5萬立方米,徹底打破這一困局。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天然氣入戶不僅讓居民告別“扛罐上樓”,更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相比液化氣和電力,天然氣使用成本更低,普通家庭每月可節省可觀開支,同時用氣安全和質量也得到更好保障。
如今,“氣化環縣”工程正持續釋放多重效益,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清潔能源,減輕生活負擔,為城鎮化發展注入新動力,在推動能源結構優化、促進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讓縣域發展更有底氣,民生福祉更有溫度。(記者:郭海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