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橫貫東西的協作紐帶,正在重塑隴原大地的鄉村振興圖景。自2021年臨夏縣與濟南高新區建立結對關係以來,五載同心協力,兩地共同書寫出産業興旺、人才涌動、民生改善的動人篇章,這場跨越千里的“山海之約”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3.16億元財政援助資金落地生根,86個民生項目拔地而起,11940名群眾直接受益——這是東西部協作交出的暖心答卷。通過精準對接市場,臨夏特色産品走進東部市場,累計完成消費幫扶4.18億元,今年前8個月已突破1.15億元。臨夏縣的田間地頭、産業園區,隨處可見協作帶來的深刻變化。
臨夏縣現代農業産業園裏,新建的溫室大棚裏菌菇長勢喜人。5年來,實施的40個産業開發項目,將66.69%的協作資金用在産業發展的刀刃上。來自東部的12家企業帶着3.03億元投資落戶臨夏,共建的現代農業産業園成為縣域經濟新引擎。富有特色的391家“河州味道”美食門店在濟南遍地開花,1100多名臨夏籍餐飲從業者將西北風味帶到了齊魯大地。
金秋的高新區企業車間內,來自臨夏縣的37名專業技術人才正在跟崗學習。5年來,這樣的雙向交流已成常態:8名黨政幹部雙向挂職,203名教育、醫療及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往返兩地。通過46期專題培訓,8685名當地幹部提升了專業素養。這種“走出去+請進來”的人才培養模式,為臨夏縣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在勞務協作方面,7183名農村勞動力通過東西部協作機制實現轉移就業,17個援建幫扶車間讓2944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教育醫療領域的變化更為顯著:1632場幫扶活動中,東西部學校、醫院結對共建,85所學校和62家醫療機構建立了常態化交流機制。濟南高新區的社會力量捐贈了價值3237萬元的物資,助力民生改善。
臨夏縣成立正科級東西協作專職機構,這一創新舉措讓協作工作有了更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與此同時,中央單位定點幫扶也結出碩果:南光集團5年來投入2843萬元實施25個項目,今年又新增602萬元幫扶資金,在産業合作和教育扶持等方面持續發力。
從黃土高原到齊魯大地,從産業合作到人才交流,臨夏縣與濟南高新區的協作實踐,正在打造東西部協同發展的生動樣本。隨着一個個項目的落地、一項項機制的完善,這條東西部協作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動力。(記者 喬棟明 通訊員 崔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