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甘肅省“決勝收官‘十四五’ 爭先進位話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舉行武威專場,全面介紹了武威市在“十四五”期間取得的各項成就。
“十四五”期間,甘肅省武威市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在經濟發展、産業升級、生態治理、民生改善等多個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現代化生態、人文、幸福之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地區生産總值接連突破600億元、700億元大關,2024年達到750億元,預計今年突破800億元,實現“三級跳”。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5.6%,高出規劃目標8.6個百分點,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767億元。
武威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耕資源稟賦,做優做強特色産業。全市立足資源富集、農牧豐饒、文化厚重等優勢,因地制宜打造9條重點産業鏈,培育形成新能源、特色農産品及食品加工、奶業、新材料、文旅等5個百億級産業集群,構建起具有武威比較優勢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工業佔GDP比重由2020年的11.7%提升至14.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1%。
新能源産業蓬勃發展,裝機規模由“十三五”末的300萬千瓦增至1810萬千瓦,躍居全省第2位,其中光伏裝機達1200萬千瓦。特色農産品及食品加工業根基牢固,“8+N”現代農業優勢主導産業全鏈産值達389億元,農業增加值連續11年穩居全省首位。奶産業鏈發展迅猛,鮮奶日加工能力達2100噸,全鏈産值101.3億元,成為西部重要的優質奶源基地和乳製品加工中心。新材料産業發展勢頭強勁,碳化硅産能佔全國56%,新材料産值今年有望突破100億元。
文旅産業持續攀升,堅持以文塑魂、數“智”賦能、高鐵引流,厚植涼州文化根脈。“十四五”期間累計接待游客1.53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52億元,較“十三五”分別增長125.19%和178.97%。今年國慶假期,在去年翻番基礎上,接待游客數和旅游收入再增80.32%、85.78%。全市建成A級景區28家,河西都會獲評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多個文藝作品獲得好評和榮譽。
武威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生態綠色版圖持續擴大,形成防沙治沙“民勤模式”。“十四五”以來完成386.5萬畝沙化土地治理,268個風沙口重披綠裝,518公里環綠洲防風固沙林草帶全線閉合,古浪縣239萬畝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環境空氣質量連續6年穩定達標,PM10、PM2.5濃度較“十三五”末分別下降22.7%、31.4%,水環境質量居全國地級市第28位,石羊河獲評全國首批美麗河湖。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全市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始終保持在85%以上。“十四五”以來新增教育用地903.4畝、學位(含幼兒園學位)2.96萬個,武威職業技術大學獲批設立。建成三甲醫院4家。改造老舊小區625個,惠及居民5.73萬戶,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18個,新增城市綠地303萬平方米。城鎮每年新增就業1.7萬人以上,2024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9412元、18544元,較2020年增加7832元、5073元。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國內首&自主知識産權重離子治療系統投入臨床應用,累計治療患者2300多例。通過政策扶持、人才引進和技術創新,形成了重離子治療的“武威標準”,並以此為核心打造集治療、康養於一體的健康産業新高地。
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武威國際陸港“兩中心兩口岸一場站”功能不斷完善,開通中亞、中歐等6大國際物流通道,覆蓋22個國家46個城市。“十四五”期間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13.8%,累計發運國際貨運班列95列。
展望未來,武威市&&將始終持續推進生態治理、産業升級、民生改善,在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中展現更大作為,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武威力量。(馬增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