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西峰區:農文旅融合繪就多元鄉村新圖景-新華網
首頁> 正文

慶陽市西峰區:農文旅融合繪就多元鄉村新圖景

2025-10-21 08:46:28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西峰區:農文旅融合繪就多元鄉村新圖景

  毛寺村首次豐收的水稻,吸引人們在勞作中感受農耕的喜悅;清水溝畔煙火氣與田園風光交織,游人漫步賞景、圍坐暢談,享受着鄉野間的悠閒時光;帥堡村王新玉的休閒園內,垂釣園與娛樂設施相映成趣,地道農家飯更是讓游客讚不絕口……

  農村變景區、農事變體驗、農民變網紅、農田變樂園……在慶陽市西峰區,一場農文旅融合的鄉村“變形記”,讓這片土地迸發着驚喜的新活力。

  西峰區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搶抓慶陽市農文旅融合百千萬工程建設機遇,立足産業實際和自身特色,做優做強餐飲民宿、休閒採摘、農特産品銷售,走出了一條“以文活旅強能量、以農促旅提質量、以商興旅引流量”的特色發展之路。

  金秋十月的午後,西峰區董志鎮馮堡村村民蔡玉貞正在採摘串串紫葡萄,這時手機響了,原來是城裏的研學團到了。孩子們走進田園,聆聽作物生長的過程,體驗採摘的樂趣。

  “入園採摘帶來‘親手收穫’的樂趣,團體接待滿足‘結伴游玩’的需求,就是想讓市民從‘買葡萄’變成‘玩田園’。”蔡玉貞笑着説,每到葡萄成熟季,40余畝的果園裏游客摘果、孩子嬉戲、家長拍照,滿是鮮活場景。

  蔡玉貞的葡萄園,是西峰區“農業觀光型”鄉村轉型的縮影。西峰區圍繞“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因村施策打造“特色餐飲聚集型”“景區民宿帶動型”“農業觀光型”等特色鄉村,繪就鄉村“特色圖”。

  以李嶺村為試點,推出“田園採摘+音樂演藝+研學觀光”沉浸式體驗項目,成為市民“城市微度假首選地”;毛寺村借勢龍棲谷景區與鳳凰垣舍甲級民宿,創新“直播+文旅”模式,開發夜游經濟、非遺研學等特色産品。彭原鎮鄢旗坳村、後官寨鎮司官寨村等5村推行“三元雙向”循環模式,董志鎮莊頭村等4村深耕“一村一品”全産業鏈,農旅互哺的畫卷在此徐徐展開。

  目前,西峰區累計提升特色村7個,村年均旅游收入超30萬元,帶動就業1648人。

  “多元樣板村”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沃土”,多彩節會則串聯起鄉村的美景與特色文化,促進區域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近日,彭原鎮鄢旗坳村好戲連&、熱鬧非凡,秋季“村晚”歌舞翩躚,農特産品琳瑯滿目,非遺香包繡滿匠心巧思,盡顯新農村的富足與活力。助農主播們架起設備,對準蘋果、木耳、露地蔬菜、蜂蜜等特産,講述農産品背後的鄉村故事。

  “我要帶網友看家鄉的田園風光、品農家美食,以‘農文旅+直播’的模式,吸引更多人走進西峰、走進慶陽,感受黃土高原的獨特風土人情。”西峰區助農主播王霞説。

  西峰區構建“全域營銷”傳播生態,一手抓線下活動造勢,策劃“農民豐收節”“走百村進千戶”系列行動,成功舉辦“全省農文旅融合現場會”“第二十屆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等節會,實現“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爆點”;一手抓線上渠道破圈,建成“區級基地+村級直播間”直播矩陣,推出“慶陽供銷商城”小程序,創新“短視頻引流+直播帶貨”模式,培育千人以上粉絲賬號130個,讓“手機變新農具、直播成新農活、農民變新網紅”的圖景成為現實。

  “政策引領+市場運作”雙輪驅動,“一村一策+全域聯動”精準破題,“數字賦能+品牌增值”雙向發力,西峰區用一套“組合拳”激活農文旅融合新動能。

  截至9月底,全區電商交易額14.38億元,網絡零售額7.02億元,農産品網絡零售額3.18億元。農文旅相關活動全網曝光量超1000萬,游客復游率達45%,區域品牌價值提升10%。劉新艷

【糾錯】 責任編輯: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