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嘉峪關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聯合市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醫保局、市科協及新城鎮,在新城鎮集市共同開展“移風易俗趕大集 文明鄉風潤雄關”主題宣傳活動。活動以農村集市這一群眾高頻聚集場景為依託,將政策宣傳、便民服務與文化展演深度融合,讓文明理念隨集市煙火氣浸潤人心。現場群眾參與踴躍、互動熱烈,真正實現了宣傳有溫度、服務接地氣、效果看得見。

陣地“接地氣”,打造文明宣傳“零距離”&&
活動充分利用新城鎮集市人流密集、貼近百姓生活的天然優勢,把文明實踐“流動課堂”直接搬到群眾身邊。各參與單位圍繞“移風易俗”核心主題,聯動搭建綜合宣傳服務區域,以“政策講清楚、服務送上門、氛圍造濃厚”為目標,現場布設主題展板、懸挂醒目橫幅,將文明鄉風建設的氛圍融入集市日常,讓群眾趕大集、辦瑣事的同時,抬頭可見文明元素,伸手可及宣傳內容,打造出“一站式”文明傳播陣地。
宣傳“有乾貨”,讓文明理念融入生活日常
宣傳品發放環節聚焦“實用+教育”雙重屬性,工作人員向趕集群眾遞上印着移風易俗“十抵制十提倡”的宣傳彩頁,以及印有文明標語的環保袋、圍裙、抽紙、水杯等生活用品——這些物件既是群眾日常能用的“必需品”,也是流動的“文明宣傳員”,讓“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等理念自然融入柴米油鹽。同時,各部門結合職能開展宣傳服務:市醫保局、民政局工作人員耐心解答醫保報銷、惠民殯葬等民生疑問,市科協普及科學常識,市生態環境局倡導綠色生活,多維度宣傳覆蓋群眾生活需求,讓文明宣傳不止於“看”,更在於“用”。
文藝“添活力”,寓教於樂傳遞新風正氣
活動特別邀請中溝村非物質文化遺産“眉戶戲”傳承團隊及文藝骨幹登&表演。演員們將移風易俗、孝老愛親、鄰里和睦、誠實守信等文明主題,巧妙融入傳統戲曲編排,創排了一系列貼近農村生活、語言通俗生動的小劇目。沒有華麗布景,卻有熟悉的鄉音鄉情;沒有生硬説教,卻有打動人心的劇情——群眾在鑼鼓聲、唱腔裏看得入神,在歡聲笑語中領會文明內涵,現場掌聲此起彼伏,文明新風隨戲曲旋律悄悄扎根。

互動“聚人氣”,讓群眾從“聽客”變“參與者”
“甘肅好人”、梅建國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品牌工作室負責人梅建國的到場,讓宣傳環節更添“親切感”。他以圖文展板為輔助,結合集中宣講,把移風易俗的內涵要義、文明實踐的鮮活成果及時代新風的具體要求,用群眾聽得懂的家常語言、接地氣的表達節奏娓娓道來。不做抽象解讀,不搞專業術語堆砌,而是將核心內容轉化為直白易懂的表述,讓原本需要細細琢磨的文明理念,經他通俗化講解、場景化呈現後,變得清晰好懂、可學可行,讓在場群眾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真正把文明理念聽進了心裏。
協同“聚合力”,構建文明建設“共同體”
此次活動打破部門壁壘,各單位立足職能、同向發力:市民政局聚焦殯葬改革宣傳,市醫保局把醫保政策講明白,市科協把科學知識送下鄉,市生態環境局引導綠色生活,新城鎮還組織衞生院同步開展愛心義診——從政策解讀到便民服務,從理念傳播到健康關懷,多部門協同聯動,既展現了各司其職的專業度,更凸顯了共建共享的凝聚力,為文明鄉風建設注入了多元力量。

下一步,嘉峪關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宣傳載體、拓展活動場景,推動移風易俗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讓文明鄉風如春風化雨般浸潤雄關大地,為嘉峪關市精神文明建設凝聚起強勁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