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環縣始終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密切&&群眾、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核心抓手,聚焦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堅持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實事辦到心上、把機制建在根上,推動為民服務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訪民情 聽民聲
“姨,最近身子骨還硬朗不?中秋節了,我們來瞧瞧您!”
“今年地裏莊稼收成咋樣?孩子們放假能回來團聚不?”……
秋日暖陽灑滿農家小院,鄉鎮幹部們放下手中的月餅禮盒、米麵糧油,搬起小馬扎,或圍坐在庭院葡萄架下,或倚靠着斑駁的屋檐,與鄉親們促膝而談。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車道鎮組織鄉鎮幹部、駐村幹部、村“兩委”成員及黨員志願者,全面開展結對關愛行動。他們走進田間地頭,踏入農家院落,為老黨員、老幹部、環衛工人、低保戶、特困供養人員、殘疾人家庭、留守兒童和高齡老人等群體,送去精心準備的米、面、油、月餅等節日慰問品,將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實實在在地送到群眾心坎上。他們説着熟悉的鄉音,與群眾拉家常、話冷暖,耐心傾聽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從今年的糧食收成、農産品銷售,到醫保報銷、子女教育,再到村裏的環境衞生整治、道路修繕,大家暢所欲言,現場氣氛熱烈而溫馨。“我們不僅要送溫暖,更要聽民聲、解民憂。”鎮黨委書記都曉&&,“群眾的事,無論大小,都關乎切身利益,必須認真對待。”
解民困 暖民心
初秋,受特大暴雨天氣影響,車道鎮安掌村大面積群眾農田、道路等基礎設施遭受嚴重水毀,給村民生産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車道鎮黨委、政府迅速行動,廣泛對接社會資源,長慶油田採油十一廠、玉門油田、華能風光伏項目等企業積極響應,提供裝載機對此次水毀耕地復墾、田間道路進行修復,原本被沖毀的耕地約1800多畝、道路200多公里全部恢復耕種和通行的能力,群眾順利種上了冬小麥。

實幹聚民心,真情暖人心。環縣各鄉鎮、村幹部常態化開展關愛走訪、政策宣講、預警信息核查、收入支出採集、問計問需聽心聲、解憂解難促發展,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和網格員的作用,通過“坐堂接診”“家門口調解”等方式做好調解疏導工作,用關愛融化怨氣,用熱情拉近距離,用真情化解問題,幫助群眾打開心結,轉化思想,引導他們合理表達訴求,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服務不斷檔,真正做到解民憂、暖民心。
重民生 辦實事
為普及現代化、規範化的中藥材種植技術,提升種植戶科學種植水平,金秋時節,車道鎮在劉渠村舉辦2025年中藥材産業省市縣專家組田間培訓會,為中藥材産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以前怕種不好爛地裏,現在有專家來講解,心裏踏實多了!”今年種植了一百多畝柴胡的王寶明盤算着,“明年我再種上五十畝!”

據了解,車道鎮中藥材累計種植面積已超過3.1萬畝,全縣中藥材在田面積14.8萬畝,僅今年新栽種面積就達到5.8萬畝。這些中藥材不僅是村民增收的希望,也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近年來,環縣始終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用心用情用力辦好各類民生實事,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溫暖。
一件件民生實事,是拉近政府與群眾的距離的紐帶;一次次貼心服務,是贏得群眾真心認可的暖流。環縣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始終堅持問需於民、答疑解惑、排憂解難,持續用心用情用力,辦好一件件看似尋常的“小實事”,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書寫新時代服務群眾的滿意答卷。(記者:喬 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