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羲皇故里一派繁忙景象。甘谷縣西坪鎮馬家河流域的田壟上,耕地機轟鳴着翻起新土,覆膜機在身後拉出平直的地膜,村民們緊隨其後……這場與農時的賽跑,正沿着渭水兩岸鋪展開來,全市194.61萬畝冬小麥、68.51萬畝冬油菜的播種任務,在農機聲與腳步聲中穩步推進。
當前正值秋冬種關鍵窗口期,天水市以“穩面積、提質量、保豐收”為核心,統籌推進責任落實、良種推廣、農資保障、技術服務等重點工作,全市秋播戰場呈現出農機轟鳴、農戶忙碌的火熱景象。截至目前,甘谷、清水、秦州等縣區已按農時推進冬小麥、冬油菜播種,為來年夏季糧油豐産築牢根基。
天水市始終將糧食生産作為“三農”工作頭等大事,今年以來深入實施糧食産能提升和糧油作物單産提升“兩大行動”,夏糧已收穫202.55萬畝,預計産量48.72萬噸。今年全市應播冬小麥194.61萬畝,已播種149.27萬畝。為確保秋播進度,全市儲備調運化肥6.38萬噸、種子9850噸、農機設備4.3萬台(套),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監測墑情、苗情,全方位為秋冬種保駕護航。
在秦州區皂郊鎮楊家溝村的麥田裏,農機手駕駛大型播種機勻速前行,翻耕、播種、施肥、覆土一氣呵成,整齊的麥壟在田間延伸。“村上要種500多畝冬小麥,目前已完成300多畝,10月中旬就能收尾。機播又快又省人工,成本降了不少,大家種糧積極性更高了。”楊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張同求擦着額頭的汗,指着身後的地塊説。
皂郊鎮種糧大戶趙飛的合作社裏,4&&型播種機整裝待發。“今年計劃種1000畝冬小麥,全用機械化播種,一天能種160多畝,10月中旬就能播完。”趙飛拿起一袋麥種向記者展示,“這是‘蘭天’系列的優質品種,抗旱抗倒伏,農技人員還來指導過播種密度,資金、技術都到位,明年收成肯定差不了!”
秦州區秦嶺鎮梨樹種養殖家庭農場內,負責人郭海軍正指揮農機作業。“農場今年要種1300多畝小麥,現在已種了600畝,剩下的一週內就能完成。”郭海軍説,對比人工撒播,機播不僅省時省工,還能保證播種深度均勻,為培育壯苗打下基礎。
據秦州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楊建太介紹,秦州區計劃播種冬小麥32.6萬畝,目前已完成15萬畝,剩餘面積將在10月中旬全部完成。“我們會持續加強秋播後期管理,指導農戶做好保墑、雜草防除,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
甘谷縣圍繞“藏糧於地 藏糧於技”戰略,全力穩定冬小麥33.3萬畝、冬油菜10.4萬畝的播種目標,目前已完成冬小麥23.3萬畝、冬油菜10.4萬畝,預計10月底全面完成播種。
甘谷縣農業農村部門還重點推進20萬畝旱作農業技術推廣,其中秋覆膜5萬畝。在大石鎮,農戶們正搶抓墑情開展秋覆膜作業,一張張地膜在田間鋪開,為來年種植築牢抗旱基礎。“覆膜能保水保肥,還能減少雜草,往年覆膜的地塊畝産比不覆膜的能多收100多斤。”大石鎮農技站站長説。
清水縣王河鎮合作社院內,一輛滿載農資的挂車剛停穩,各村負責人就組織群眾有序搬運。“我們村種600畝冬小麥,預訂了200袋尿素、200袋二銨,今天貨一到就趕緊來領,過幾天就能播種了。”王河村黨支部書記王敢年説,農資直接送進村,省去了農戶自己運輸的麻煩,特別方便。
在天水的田野上,政策的溫度、科技的力量正轉化為搶播的速度與精度。從秦州的播種現場到甘谷的覆膜地塊,再到清水的農資配送點,天水市各地正搶抓農時、協同發力,以良種良法配套、物資技術雙保障,在廣袤田野播下豐收希望,為明年糧食豐産豐收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柴琪 張文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