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連山下,科技之花在林草間綻放。10月13日,甘肅省林草科技推廣能力提升培訓班在張掖市甘州區舉辦。本次培訓現場教學環節由省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龔文鵬帶隊,組織全省各市州的林草科技推廣骨幹、基層技術人員等參訓學員前往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館、張掖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開展現場教學,聚焦林草科技推廣重點難點,共探行業創新發展策略。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館,學員們開啟了一場“濃縮祁連山”的生態科普之旅。該館總建築面積1323平方米,設有綜合廳“天境祁連”、資源廳“萬物有靈”和成果廳“人與自然”三大展廳,通過實物標本、5D模擬、VR互動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現祁連山的地質地貌、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館內收錄的1100余件動物、植物、岩礦標本,以及“印象祁連”數字沙盤、巨幕投影等數字化展項,讓學員們直觀感受祁連山作為“生態屏障”的生物多樣性魅力,深入理解林草資源保護與科技推廣的生態價值。
隨後,學員們走進張掖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實地觀摩林草種質資源管理區、樹種栽培示範區、林草碳匯應用區等科技示範基地。在種苗基地,大家了解到該基地佔地1000余畝,儲存雲杉、梓樹、紫葉矮櫻等各類苗木60多個品種、11萬餘株,且於2025年5月被確定為省級保障性苗圃;同時,基地還依託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建成景觀樹種引育及栽培示範基地100畝,引進白皮松、彩葉豆梨等彩葉景觀樹種30個,為林草新品種培育與推廣提供了鮮活樣本。
在張掖市杏、梨林木種質資源庫,學員們實地查看了總面積235畝的資源庫功能分區,這裡收集保存杏、梨種質資源530份,其中杏種質133份、梨種質397份,且通過SSR、AFLP分子標記技術開展種質資源精準鑒定,為林果産業提質增效築牢了種質基礎。
甘肅省林業科技推廣站副站長辛平在培訓中&&:“本次培訓班採取室內集中培訓和現場觀摩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對於後續項目規範化管理、提升中央財政林草科技推廣項目影響力、推動生態建設林草新品種培育具有重要意義。”
參訓學員圍繞林草科技推廣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積極分享實踐經驗與工作心得,共同探討創新路徑與實施策略。大家紛紛&&,通過此次培訓,不僅直觀感受到了張掖在林草科技推廣、生態建設方面的成效,更在交流中汲取了經驗,為今後開展林草科技推廣工作拓寬了思路。
此次培訓班的舉辦,為全省林草科技推廣工作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通過解鎖張掖在林草種質資源保護、科技推廣示範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將進一步推動全省林草科技推廣工作再上新&階,為生態文明建設、森林城市創建、林業産業升級貢獻更多“綠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