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時節,碩果纍纍。眼下,靜寧縣西北部鄉鎮規模種植的47萬畝洋芋迎來全面豐收。廣大農民和農業合作社趁着晴好天氣,人機結合,積極開展采收、裝運。一顆顆飽滿潔白的洋芋,映照出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在靈芝鄉尹岔村500畝洋芋種植基地,農機轟鳴,人頭攢動。該村村民正忙着洋芋採挖、分揀、裝袋、上車。種植大戶尹宏剛指着田間拾撿成堆的洋芋笑容滿面:“我種的這是‘隴7’品種,個頭大、品相好,畝産將近4500斤。優質品種和科學種植是增産豐收的關鍵。”
近年來,靜寧縣靈芝、原安、三合等西北部鄉鎮充分利用當地土地面積廣、農民傳統種植洋芋技術經驗積累豐富的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將發展旱作洋芋産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産業來抓,通過統一提供脫毒種薯、推廣覆膜保墑技術、加強病蟲害統防統治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洋芋的産量和品質。同時,積極與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培育推廣“隴薯”系列等廣受市場歡迎、抗病性強的新品種。
“我們今年重點推廣了‘隴薯’7號、10號、20號等系列優良品種,在洋芋播種和生長期做好農技服務指導,關鍵節點組織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為增産豐收奠定了基礎。”靜寧縣農技中心副主任張建榮介紹,今年全縣47萬畝旱作洋芋豐收,不僅是量的增長,同時商品率顯著提高,更是質的飛躍。
為確保豐收的洋芋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鼓起農民的“錢袋子”,靜寧縣多措並舉打通銷售渠道。一方面,組織本地購銷大戶和合作社,與外地客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實現田間地頭直髮;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村電商,通過網絡平台將靜寧洋芋銷往全國各地。此外,部分龍頭企業還將進行精深加工,製成澱粉、粉條等産品,進一步提升了洋芋附加值。
“我們合作社已經和西安、貴陽的批發市場初步簽定1500噸洋芋收購訂單。現在開始面向農戶大量收購,150克以上每斤收購價5角5分。”界石鋪鎮榮垣種養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鵬介紹,他們合作社今年種植洋芋180畝,按照當前市場價格,預計總收入26萬元。
據靜寧縣農技中心初步估産測算,今年全縣47萬畝洋芋平均畝産可達3000斤以上,總産量將超過70萬噸,總産值突破6億元。洋芋産業切實助農增收,“薯”光照亮鄉村振興路。
通訊員 田博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