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15 10:58:31 來源: 民族日報

臨夏市:餐廚垃圾處理構建循環經濟新樣本

2025-10-15 10:58:31     來源: 民族日報
字體:
分享到:

  在臨夏城發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裏,一場場餐廚垃圾“變形記”每日都在上演。自2023年11月投入試運行以來,這座總投資5497萬元的臨夏市廚余垃圾再生處理項目,已成為該市消化餐廚垃圾、轉化綠色資源的“城市胃囊”。

  10月11日,臨夏州“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巡禮”全媒體調研採訪團走進臨夏市臨夏城發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記者看到運抵的餐廚垃圾首先進入密閉的物料接收系統,隨後通過自動分選系統精準剔除塑料、金屬等雜質。在核心的固液分離環節,垃圾被分解為固態與液態2條資源化主線,分離出的物質分別進入油脂回收系統、蠅蛆養殖系統和好氧發酵系統,最終轉化為有價值的産品。

  這條完整的處理鏈條背後,是8大系統的協同運作:從物料接收、自動分選、固液分離,到油脂回收、蠅蛆養殖、好氧發酵,再到産品儲存和廠區除臭,每個環節都體現了臨夏市餐廚垃圾通過現代科技力量變廢為寶的新路徑。

  “這裡每天能接收處置16噸餐廚垃圾。”公司總經理范多靜指着運行中的數據面板介紹,“經過這套系統,它們不再是污染源,而是可觀的資源。”經過處理後,每日可産出300公斤蠅蛆蛋白飼料、1噸粗油脂和2噸有機肥。這些産品重新進入經濟循環,實現了餐廚垃圾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近年來,臨夏市積極推進餐廚垃圾處理體系建設,逐步構建“分類收運—集中處置—資源利用”鏈條。該項目的穩定運行,有效解決了臨夏市、臨夏縣、東鄉縣、和政縣服務範圍內城區居民餐廚垃圾亂排亂放、處理不達標的難題,從源頭上遏制了環境污染,更用實踐驗證了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可行路徑,為深化垃圾分類、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臨夏方案”。

  曾經令人掩鼻的餐廚垃圾正悄然變身,它們或是滋養作物的有機肥,或是可供再利用的工業原料,或是養殖所需的蛋白飼料……臨夏市在這條綠色循環之路上越走越寬廣。(記者 馬琼潔)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