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15 10:41:03 來源: 甘州區委宣傳部

甘州區北街街道:深耕民生實事 破解群眾“急難愁盼”

2025-10-15 10:41:03     來源: 甘州區委宣傳部
字體:
分享到:

  清晨的陽光灑向北街王母宮社區酒廠家屬院,平整的瀝青路面映着晨光,停車位上車輛有序停放,嶄新的充電車棚裏不時傳來電動車充電的輕微聲響;新建的小游園裏,幾位老人坐在一起曬着太陽拉家常,孩子們在小路上追逐嬉戲。這幅充滿煙火氣的幸福畫面,正是甘州區北街街道推進“六宜”城市建設,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生動縮影。

  北街街道地處老城區,轄區內老舊小區多,基礎設施老化問題突出,部分樓棟暖氣管道裸露外挂,各類線纜空中交織;廢棄車棚佔用公共空間導致居民活動區域狹小,下水管網堵塞引發污水外溢,停車位“一位難求”更是讓居民頭疼不已。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質,更成為制約區域發展的“絆腳石”,群眾改善居住環境的呼聲日益強烈。

  近年來,北街街道始終把群眾的“心上事”當作“上心事”,以“六宜”城市建設為抓手,通過“騰退空間拓資源、提質基礎補短板、改善人居優環境、彰顯人文樹新風”的系統舉措,靶向破解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堵點問題,讓轄區面貌煥發新活力,讓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門口持續升溫。

  爭項目強改造,老舊小區“煥新顏”​

  “以前小區面貌差,活動空間受限,現在小區改造了,規劃了停車位,修建了小游園,我們下樓就有散步活動的地方!”酒廠家屬院居民王建國的感慨,道出了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真切變化。為徹底解決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短板,北街街道多次與區住建局對接溝通,成功爭取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重點項目及雨水管網改造項目,以“繡花”功夫推進改造工作,為群眾生活築牢“幸福基石”。​

  酒廠家屬改造精準發力。更換室外排水管網530米,解決污水堵塞問題;整理強電線路1560米、弱電線路1870米,錯亂交織的線纜消失不見;鋪設室外地磚17867平方米、瀝青路面 2120平方米,小區道路平整暢通;新建污水井31座、化糞池1座,敷設暖氣管道500米,讓居民冬季供暖更有保障。同時,將“騰退空間”與“便民利民”相結合,拆除廢棄車棚釋放公共空間550平方米,種植綠化帶900余平方米,安裝旋轉噴頭50余個,打造出小區內的“口袋公園”;新建集中充電車棚1處,配備智能充電樁20個,解決居民電動車充電難問題。

  此外,街道還同步推進北辰麗家12棟樓、糖酒公司家屬院、體校家屬院的雨水管網改造項目,共鋪設雨水管網200米,完成小區公共區域及過道硬化提質1250米,修繕雨水井202個。通過“整治問題除隱患、長效管理固成果、改造升級提品質”的治理模式,過去的老舊小區已成為居民眼中“住得舒心、過得安心”的幸福家園。

  聚合力聯共建,“四方聯動”解民憂

  “以前樓下地面沒硬化,下雨天全是泥水,出門得踮着腳走,現在鋪上了麵包磚,不管雨雪天,出門都乾乾淨淨、平平穩穩的!” 家住博金禦湖灣小區44號樓的居民姜梅,每次提起家門口的變化都讚不絕口。而這一變化的背後,離不開“四方聯動”機制的有力支撐——為解決居民反映的出行難題,街道社區主動對接共駐共建單位,對該樓棟周邊800余平方米地面進行提質硬化,徹底解決了困擾居民的“雨天出行難”問題。​

  今年以來,北街街道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共駐共建單位”的“四方聯動”治理優勢,推動各方資源整合、力量聚合,以“資源共享、合作共建”的模式破解民生難題,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針對轄區老年人“吃飯難”、上班族“就餐急”、學生“用餐遠”的問題,街道在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由社區企業牽頭,與轄區單位深度協作,整合東湖社區閒置陣地資源,打造助餐服務點1處,為居民提供營養均衡、價格實惠的飯菜,有效解決了群眾“就近就便就餐”的需求。​

  為滿足居民健身需求,街道協調區政協為東方明珠小區配備了健身器材,打造了家門口的“健身小廣場”;針對二輕局家屬院裸露土地未綠化問題,聯合共駐共建單位開展“綠化補植”行動,種植連翹、海棠、丁香等綠植130余株,小區“顏值”與“綠意”得到雙提升。“四方聯動”機制的生動實踐,為解決民生難題注入了強勁動力,也讓群眾的“急難愁盼”得到了及時回應。

  精治理樹新風,文明實踐添幸福​

  為推動形成文明社風、優良家風、淳樸民風,北街街道將移風易俗與社區治理相結合,以“文明積分”為抓手,激勵群眾主動參與社區事務,讓文明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根植人心。​

  依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社區企業等陣地資源,常態化開展家風家教專題講座、抵制高價彩禮宣傳等活動,引導居民樹立文明新風;同時,推出“文明積分”兌換制度,居民參與環境衞生整治等志願服務活動,均可獲得相應積分,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

  此外,街道還注重人居環境的“精細化”治理,常態化開展環境衞生“修容”行動。組織黨員、志願者清理樓道雜物、剷除小廣告、擦拭垃圾分類設施和樓梯扶手,對地下室、車庫等衞生死角進行徹底清掃;督促物業公司常態化開展保潔,讓小區環境始終保持乾淨整潔。這些“微改造”“細治理”,不僅提升了小區居住環境的舒適度,更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有效破解了居民關心關切的“關鍵小事”。​

  如今,走進改造後的小區,目之所及是整潔的環境,耳之所聞是居民的歡聲笑語、鄰里的和睦交談。北街街道以城市更新提質為契機,用實幹破解民生難題,讓“六宜”幸福畫卷徐徐展開,也讓群眾生活的“幸福味”越來越濃。(崔亞婷)​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