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州區推行“街居吹哨、專家報到”工作機制,通過整合法律諮詢專家資源,精準對接基層治理需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服務民生實事、護航企業發展,顯著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法治化、精細化水平。
“哨聲”響起,專家一線解民憂
8月21日,南街街道居民程某因家中地下室消防管道破裂被淹到街道反映情況。街道迅速“吹哨”,法律諮詢專家周世傑律師第一時間“應哨”,通過明法析理、情理交融的調解,促成居民與物業公司達成協定,糾紛高效化解。這樣的案例在該區已成為常態。各街道社區通過“吹哨”機制,主動對接法學專家、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專業力量,推動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
多元共治,精準響應民生訴求
面對鄰里糾紛、公共設施維護等社區常見問題,該區充分發揮“精網微格”治理優勢,由綜治幹部、網格員先行介入,疑難問題則“吹哨”請專家“把脈”。4月9日,南街街道居民反映樓下住戶使用“振樓器”擾民並散佈不當言論,檢察官丁艷梅受邀參與調解,成功平息爭端。機制運行以來,專家們奔走在調解一線,將群眾的“千千結”逐一化解。
攻堅克難,法治力量辦實事
在民生實事推進中,專家團隊同樣發揮關鍵作用。6月27日,西街街道一火鍋店因污水排放問題與市政公司産生分歧,導致問題久拖不決。街道“吹哨”後,法官毛秀娟與民警劉一統聯合介入,憑藉豐富的綜治經驗推動問題徹底解決。去年以來,在法學專家指導下,全區累計解決舊樓改造、路面翻新、天然氣鋪設等民生難題多項,切實增強了群眾獲得感。
點單定制,普法宣傳入人心
該區還創新推出“點單定制”普法模式,由法律諮詢專家根據群眾需求量身定制普法內容。9月30日,南街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玉紅帶領文藝小分隊深入社區,通過微電影《新岸》《娘味》等作品,生動傳播法治理念。同時,全區組建多支法律宣傳服務隊,開展“法治副校長校園行”“進網入格”等活動,打通普法“最後一公里”。
延伸服務,護航企業穩健發展
法治服務不僅面向居民,也延伸至企業。今年1月,律師趙文鵬協助街道指導成立愛馨物業、玉潔物業兩家物業公司,推動老舊小區實現業主自治,有效降低物業服務投訴率。此外,甘州區組建“法律專家跑團”,定期為民營企業提供“義診”服務,圍繞公司治理、合同風險等熱點問題開展法律輔導,助力企業防範風險、穩健發展。
“街居吹哨、專家報到”不僅是甘州區法學會工作的生動實踐,更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的深化拓展。通過法治力量下沉、服務前移,甘州區正逐步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李 錄 徐俊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