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15 10:40:00 來源: 新甘肅

高&:書寫“退沙還綠”新篇章

2025-10-15 10:40:00     來源: 新甘肅
字體:
分享到:

  秋日的高&縣,黑河之畔風卷細沙,被連綿的梭梭林與縱橫交錯的草方格沙障牢牢鎖住。這片曾遭風沙反復侵擾的土地,藉&“三北”工程的東風與科技之力,如今正加速書寫着“退沙還綠”的生態答卷與“綠富同興”的民生篇章。

  西沙窩無人機凌空吊運稻草。

  作為“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的主陣地,高&縣年均降水量103毫米,蒸發量高達2000毫米,大部分區域屬於荒漠化地帶,植被覆蓋度低,“沙戈荒”治理曾長期受困於水資源短缺與技術瓶頸。

  如今,從北部灘到西沙窩風沙口,科技正成為破局的關鍵力量。在黑泉鎮胭脂堡灘風沙治理區,淺埋滴灌帶如暗色經緯嵌入沙土,將水精準輸送至梭梭根部30厘米深處,讓每滴水在沙層停留6小時,是傳統漫灌保濕時間的四倍;西沙窩風沙口無人機凌空吊運稻草,沙障機同步鋪設草方格,讓沙漠“鎖邊”從過去的“人海戰術”升級為如今高效協同的“人機共舞”。

  “滴灌不只是節水,更讓梭梭成活率大幅提升,根係深扎後抗旱韌性顯著增強,這正是乾旱區‘種活樹、保住綠’的命脈。”高&縣治沙站林業高級工程師黃步青望著連片梭梭林,言語間滿是自豪。

  三益渠林場平茬後復壯的紅柳。

  科技賦能下,高&縣合黎鎮八壩灘創新引入“中水”破解灌溉難題,羅城鎮花墻子灘依託“蓄水池+滴灌”讓荒漠亮起新綠,三橋灣林場“塊狀混交+純林栽植”補植的梭梭、紅柳等苗木舒展新枝。三益渠林場平茬後的復壯紅柳如“生態衛兵”般列陣,築起綿密的“防風屏障”;新壩鎮、羅城鎮退化草原上,“圍欄封育+施肥改良+草種補播+鼠蟲防控”的“四位一體”措施見效顯著,紅砂、鹽爪爪等植被重現生機,鵝喉羚等野生動物也悄然重返家園。

  “十四五”規劃期間,高&縣累計完成營造林15.1萬畝,固沙壓沙4.32萬畝,退化草原修復39.8萬畝。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14.3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24.17%以上,林草覆蓋率達到39.18%,昔日裸露的荒漠正被層層新綠逐步覆蓋。

三橋灣林場梭梭林下接種肉蓯蓉。

  生態持續向好的同時,“綠色經濟”也在這片土地上蓬勃生長。共裕農場的早酥梨深加工成果汁飲品熱銷市場,三橋灣林場的梭梭林下肉蓯蓉鼓起農戶腰包,312國道沿線的葡萄園綴滿沉甸甸的果實,金河灣産業園3000畝艾草喜獲豐收——高&縣圍繞交通幹線與荒漠治理區,引導專業合作組織、造林大戶發展經濟林,目前已栽植葡萄、優質梨等9.73萬畝,實現經濟效益2.1億元。

  從“淺埋滴灌”織就的生態綠網,到“生態+産業”催生的富民鏈條,高&縣以“三北”工程為抓手,讓“沙海綠洲”既鎖住流沙、涵養生態,又端穩了群眾的“生態碗”。(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俊勇 通訊員 陳佔偉)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