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肅南縣馬蹄鄉緊扣“黨建引領、陣地聯建、資源整合、服務共享”主線,打造大泉溝片“七村共建”、小集鎮“四村聯建”兩大示範樣板,通過空間重組、機制創新、效能轉化,破解牧區基層黨建“小散弱”難題,走出一條黨支部抱團發展、農牧民攜手共富的鄉村振興特色路徑。
“以前黨員少、陣地舊,組織生活常常‘湊人數’,現在七村黨員擰成一股繩,活動豐富不説,幹事勁頭也足了。”大泉村黨員幹部的感慨道出了馬蹄鄉黨建工作“空間破壁”的實效。針對部分村黨支部黨員人數少、活動陣地陳舊、資源分散等治理痛點,鄉黨委精準施策,整合大泉溝片7個村73名黨員力量,打破行政邊界組建結對共建點,創新“活動聯辦、工作聯促、人才聯育、治理聯抓”四維機制。通過“支部書記輪值”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2次、專題黨課5場、黨員志願服務活動6場次,讓黨員“聚起來、動起來”;“四村改造”優服務:投入34.9萬元,對馬蹄村、藥草村等4個村的500平方米老舊陣地升級改造,劃分黨員會議室、聯合辦公區、人民調解室等6大功能區,配套智能化音頻設備和電子顯示屏等現代化設施,建成“一站式”黨群服務綜合體。目前,四村聯建陣地可輻射服務458名常住人口,實現“一門進、多事辦”,徹底告別牧區“陣地小、功能弱”的舊貌。
“聯建不是簡單‘搭班子’,關鍵要讓機制活起來、黨員動起來、群眾富起來。”馬蹄鄉黨委書記牛志英介紹。該鄉以“聯”為核心,推動聯建工作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形成兩大特色機制。“景區+聯建”:端穩“旅游碗”,依託馬蹄寺景區的區位優勢,聯合打造“旅游服務産業鏈”,修建央闊爾商業街,配套建成游客休憩區、彩虹步道,21戶群眾改造自家後院建成民族特色商鋪,推出民族手工藝品銷售、藏式美食體驗、草原帳篷營地等服務。每到旅游旺季,這裡游客絡繹不絕,帶動群眾戶均年增收超2萬元。“網格+調解”:守好“和諧家”,以聯建陣地為中樞,劃分26個黨員責任區,確定101戶黨員&&戶,組建由老黨員、退休幹部、牧民代表組成的矛盾糾紛調解隊,搭配黨員志願服務隊,通過“鄰里小院議事會”“候鳥宣講隊”“黨員結對幫扶”等形式,收集群眾訴求、幫辦代辦實事22場次,解決飲水、通路、草場劃分等民生問題54件。(安雪蓮 馬亞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