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11 17:28:15 來源: 玉門市委宣傳部

從一滴油到千度電,玉門能源轉型的“鐵人答卷”

2025-10-11 17:28:15     來源: 玉門市委宣傳部
字體:
分享到:

  推開玉門這扇門,一條與國家能源建設同頻共振的發展脈絡清晰可見。這裡曾因石油而興,見證了中國工業初生的崢嶸歲月;也曾因資源漸竭陷入發展低谷,直面經濟轉型的嚴峻挑戰。

  然而,玉門人的血脈中始終奔涌着“鐵人”精神。一代代建設者將“愛國、創業、求實、奉獻”鍛造成這座城市的鋼鐵脊梁。在時代激流中,他們完成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産業革命——從昔日依賴“一滴油”的單一經濟,到今天創造“千度電”的綠色能源矩陣,玉門以實幹與擔當,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遞交了一份充滿韌性與智慧的“鐵人答卷”。

  困局與覺醒:從“一油獨大”到“絕地求生”

  上世紀90年代,玉門經歷陣痛。石油産量下滑,“玉門油田打一個噴嚏,整個玉門就要感冒”的比喻,道出了“一油獨大”結構下的脆弱與危機。資源枯竭的陰影如祁連寒流,侵襲着這座老工業城。

  這是玉門發展史上的“至暗時刻”,也是覺醒與重生的起點。面對困局,玉門人以敢為人先的魄力作出兩項關鍵決策:一是“遷城”,以千萬資金在戈壁上啟動新城建設,遷移行政與生活中心;二是“轉業”,在“油盡”之前主動尋求産業替代,打破“資源詛咒”的宿命。正是這份“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為能源轉型埋下伏筆。1996年,那4&如“小天鵝”般的實驗風機,不僅開啟了甘肅風電的先河,更扇動了玉門綠色蝶變的第一縷春風。

  轉型與攻堅:從“風光起步”到“全鏈布局”

  轉型之路,絕非坦途,而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攻堅之戰。玉門的優勢在於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國家一類光資源區、二類風資源區,以及可利用新能源開發的4000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但如何將自然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産業優勢?

  玉門的答案是:以戰略定力,持續攻堅。它是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啟動地、全國最大的光熱發電基地,成為中國新能源發展的“實驗田”。截至2024年底,全市電力裝機達719萬千瓦,新能源累計發電超760億千瓦時。這組數據的背後,是戈壁灘上成千上萬台風電機組與光伏板構成的“新森林”。

  然而,轉型深水區隨之而來。隨着棄風率的增加,暴露出“建得了”卻“送不出、消納難”的行業痛點。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産值的下滑,也折射出市場競爭的激烈與産業鏈的脆弱。

  面對挑戰,玉門展現出鐵人“求實”與“奉獻”的精神內核。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圍繞“基地化推進、大電網外送、産業鏈發展”的思路系統破題:強電網:加快建設750千伏變電站,構建覆蓋全域的330千伏、110千伏輸變電網絡,打通新能源外送的“主動脈”。補鏈條:精準招商,已聚集9家新能源裝備製造企業,從風機葉片、塔筒到反射鏡、儲能電池、光伏玻璃,一條覆蓋風電、光伏、光熱、儲能的核心産業鏈初具雛形。這不僅是産業的延伸,更是就業的支撐與抗風險能力的提升。拓應用:積極布局儲能、氫能等前沿領域,探索光熱發電的穩定輸出優勢,推動從單純發電向“發-儲-輸-用”一體化解決方案邁進。

  精神與格局:從“能源革命”到“城市重生”

  玉門的轉型,不僅是能源結構的轉變,更是整個産業體系的重構。近年來,玉門圍繞“7+1”産業鏈布局,推動現代化工、新能源、裝備製造、農産品加工、通道物流等産業協同發展,逐步形成多元支撐的産業新格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甘肅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現代化工項目,計劃總投資410億元。與此同時,第三産業加快補短板,物流園區、檢驗檢測、工業配件銷售等生産性服務業蓬勃發展。玉門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生態文明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前路仍有風雨,宏觀經濟波動、産業政策調整等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玉門已用三十年的奮鬥證明:資源型城市的命運,不由地下的礦藏決定,而由地上的人的精神與選擇書寫。

  從“一滴油”的奉獻,到“千度電”的奔流,玉門能源轉型的“鐵人答卷”,答的是發展方式之變,答的是城市命運之興,更深層次答的,是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一個地方如何以不甘落後的志氣、敢為人先的銳氣和永續發展的智慧,實現自我超越與時代價值的統一。這份答卷,仍在揮毫續寫。(謝歡)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