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11 17:27:43 來源: 白銀日報

黨支部+合作社+農戶 新莊鎮泉坪村黨建引領發展特色種植

2025-10-11 17:27:43     來源: 白銀日報
字體:
分享到:

  近日,在會寧縣新莊鎮泉坪村,一片片中藥材長勢喜人,成片的小雜糧在秋風中搖曳生姿,這片曾因勞動力外出務工而大面積荒蕪的土地,如今重煥生機。

  近年來,泉坪村針對土地撂荒嚴重、勞動力外流等問題,創新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通過黨組織引領整合資源,規模化發展特色種植,使千畝荒地重煥生機,實現了集體經濟壯大與農民增收的雙贏,為鄉村振興探索出一條可行路徑。

  “我們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將零散土地整合起來統一經營。”泉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武志學向記者介紹,這一舉措既保障了外出務工農戶“離鄉不丟地、不種有收益”,又有效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目前泉坪村已流轉撂荒地1800畝,種植中藥材400畝、小雜糧400余畝、蕎麥1000畝。農戶除每畝地獲得50元保底收入外,年底還能參與合作社分紅。去年,首批參與群眾獲得分紅1萬元,村集體增收7萬元。

  新模式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更激活了村莊內生動力,留守的中老年勞動力在家門口就獲得了就業機會。“年齡大了,別的活幹不動,在合作社幹活正好合適。”村民趙玉玲説,“我每月能掙2000元左右,還能兼顧家務和養殖。”村民陸克靜也感慨:“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土地不荒農民還有分紅,現在都實現了。”

  “支部引領、合作社運營、農戶受益”是泉坪村模式的核心。黨支部發揮“主心骨”作用,合作社負責經營和市場對接,農戶通過土地入股獲得“保底收益+年終分紅”,並可優先在合作社務工。這種模式有效整合了分散的資源和力量,形成了發展合力,壯大了集體經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擴大規模,延伸産業鏈。對於未來發展,泉坪村有着明確規劃。武志學&&:“下一步,我們打算繼續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推動小雜糧全産業鏈發展,同時繼續發揮農機合作社的作用,提升機械化水平。同時,把農機服務合作社覆蓋到更多村鎮,降低生産成本,讓更多群眾加入進來,讓‘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惠及更多群眾。”(記者展嘉楠 通訊員牛麗娜)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