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秋的明月灑遍甘州府城的青磚黛瓦,當國慶的歡歌縈繞古建飛檐,國慶中秋假期,甘州區文化館打造的“文化館之夜”雙節系列活動圓滿落幕。8場主題鮮明的文化盛宴,以“以歌為媒、以藝會友”為核心理念,將陜北民歌的豪邁、臨夏花兒的婉轉、秦腔藝術的鏗鏘融入千年府城,讓市民游客在旋律與光影中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為甘州文旅融合寫下生動注腳。

多元綻放:一場跨越地域與時空的文化對話
從黃土高原的陜北民歌到河湟谷地的非遺花兒,從老時光裏的懷舊金曲到千百年傳承的秦腔雅韻,“文化館之夜”打破了文化地域與時代的邊界。特邀陜北民歌手杜志宏一曲《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讓甘州觀眾聽見黃土高原的遼闊;臨夏花兒歌手孔維芳的清亮唱腔,讓“花兒”這一非遺瑰寶在府城綻放新彩;“歲月留聲”專場中,《小芳》《同桌的你》等經典歌曲響起時,台下中老年觀眾輕聲跟唱,時光仿佛在此刻倒流;“秦韻流芳”專場裏,演員們紮實的唱功與傳神的表演,讓戲迷們過足“戲癮”,也讓年輕觀眾讀懂傳統戲曲的厚重。
8場演出如同8幅文化畫卷,將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濃縮於府城舞&,既有“走出去”的外地特色,也有“留下來”的本土底蘊,更有“融進去”的情感共鳴。正如現場一位游客所説:“在一座古城裏,既能聽陜北民歌,又能看漢服秀,這種文化體驗太特別了,讓我記住了不一樣的甘州。”
沉浸互動:讓文化從“舞&”走進“生活”
不同於傳統劇場演出,“文化館之夜”將舞&搬進甘州府城閣樓、露天廣場,讓文化從“封閉空間”走向“開放場景”。“繁華雅韻·裳禮甘州”漢服文化奇妙夜中,身着漢服的表演者漫步府城,時而行傳統揖禮,時而與游客互動合影,市民游客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不少人自發穿上漢服加入其中,感受傳統服飾之美;“情滿中秋·樂游府城”專場恰逢中秋夜,《但願人長久》的旋律與天上明月相映,家長帶着孩子跟着節奏輕晃,團圓氛圍在歌聲中愈發濃厚;“紅色迴響”紅歌專場更是掀起全場互動高潮,合唱團隊領唱《歌唱祖國》時,台下觀眾自發起立跟唱,嘹亮歌聲回蕩府城,愛國情懷在互動中深深扎根。
這種“主客共享”的沉浸式體驗,讓文化不再是靜態的觀賞品,而是可觸摸、可參與的生活場景,也讓甘州府城從“打卡景點”升級為“文化體驗地”,實現了“游古城、賞文化、享歡樂”的深度融合。

文旅賦能:群眾文化成為城市發展“軟實力”
此次“文化館之夜”系列活動,是甘州區文化館踐行“文化惠民、文旅融合”理念的生動實踐。8場活動累計吸引超萬名市民游客參與,不僅豐富了雙節期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激活了甘州府城的文旅活力——不少游客因一場演出延長在甘州的行程,周邊餐飲、住宿消費隨之升溫,實現了“文化引流、消費增收”的雙贏。
更重要的是,活動以群眾文化為紐帶,將甘州的歷史底蘊、文化特色與旅游體驗深度結合,讓“甘州文旅”的品牌形象更加鮮活立體。這也證明,群眾文化不僅是“自娛自樂”的載體,更是文旅融合的“核心引擎”,能夠為城市發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動力。
雙節已過,府城的歌聲雖暫歇,但文化的余溫仍在延續。“文化館之夜”雙節系列活動的落幕,不是終點,而是甘州區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起點。未來,甘州區文化館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打造更多接地氣、有溫度、顯特色的文化活動,讓群眾文化真正成為點亮文旅融合的“明燈”,讓甘州的文化魅力在新時代持續綻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