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走進在環縣合道鎮的垣、峁、梁、川之間,大地染上幾分清淺的秋意,農作物在時節的更迭裏展現出獨特的生長姿態,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機的鄉村圖景。

合道鎮秋景。
來到合道鎮紅崖洼村的玉米地裏,個個玉米植株挺拔粗壯,肥厚的葉片裏藏裹着玉米棒子,不少玉米皮已開始泛黃。種植戶相仲斌一邊打理着自家玉米地裏的雜草,一邊查看今年的玉米豐滿程度。“下半年雨水多,玉米長勢好,雜草也長得快。趁着這幾天有閒時間,趕緊把地裏的雜草鋤一鋤。”相仲斌告訴記者,他家今年玉米整體長勢良好,即將進入收穫期。
在合道鎮唐&子村,藥材種植大戶黃麗萍趁着好墑情,將38畝遠志成功下種。“最近幾年,村裏及周邊柴胡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考慮到長遠發展和市場效益,我們今年還試種了中藥材遠志。”黃麗萍講述自己在中藥材種植方面的規劃,目前一共流轉了400多畝地,其中300多畝地用來種植中藥材,剩下的100來畝地種植農作物。

合道鎮唐&子村黃麗萍夫婦給藥材鋤草。
放眼望去,黃麗萍家的柴胡苗植株旺盛,剛平完二次茬的柴胡已有尺把高,在微風裏輕輕搖曳。作為村裏的柴胡種植大戶,黃麗萍有着自己的種植經驗:“‘三分種,七分管’要想藥材賣得好,首先得把藥材種好。”得益於豐富的藥材種植管理經驗,黃麗萍夫婦種植的30畝柴胡,今年已獲得15萬元的收益,種植信心也更足了。
“黃麗萍不僅是村裏最大的中藥材種植戶,更是村裏名副其實的致富帶頭人,在他們夫婦的帶領下,村裏先後有不少農戶走上了種植中藥材增收致富的路子。”唐&子村黨支部書記黃克龍告訴記者,&子村計劃明年進一步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優化産業結構。
玉米保糧倉,藥材鼓錢袋。合道鎮副鎮長賈聯斐説,今年,合道鎮緊盯種植目標,根據氣候及時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完成玉米、大豆、糜子等秋糧種植9.1萬畝,完成中藥材種植5000多畝。不僅有效保障了區域糧食安全,也為群眾持續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文/圖 通訊員 劉紅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