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會寧縣以“黨建紅”深耕“生態綠”為主線,落實省委、市委、縣委關於林區黨建部署,積極探索大黨建工作思路,依託鐵木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三山(西岩山、桃花山、東山)大環境綠化、華家嶺&&生態廊道等林地資源,探索建立1+N工作機制,逐步形成黨建引領、共融共建、富美林區的新態勢。
推行跨域聯建、保護聯抓,4個林場黨支部分別與森林面積大、破壞林地現象多發、林權信訪矛盾集中的31個駐地村黨支部簽訂黨建聯建協議,雙方確定聯絡員,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落實協議內容。
創新構建森林防火“跨區域聯防+網格化管控”新格局。對外聯動,與周邊13個鄉鎮及靜寧、定西等地簽訂協議,築牢聯防聯控網絡;對內釘實,將210名護林員全量納入網格,定人定責,並以巡護APP上線率為核心指標,實現精準監管。
以紅色精神為魂,以綠色林區為形,以歷史文化為題,構建“紅色+”大旅游格局。設計推出紅色+濕地游、紅色+森林游、紅色+左公大道游,打造林區一日游金典路線;設立特色展示點,打造齊靳濕地、王磨濕地特色風光,供游人休憩賞玩、打卡駐足。
堅持將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延伸到林區深處、落實到群眾身邊。針對林區游客多、外來放蜂人員“落腳難、轉場慢、&&難”和赴本地收割小麥作業人員吃住無保障的現實困境,創新推行“黨員先行”服務模式,在黨峴管護站建立場村便民服務點,設立黨員先鋒崗,推出臨時休息、免費提供飲用水、政策一對一解讀、糾紛站內調解、幫辦代跑、蜜源預報和放蜂場地規劃等暖心舉措,提供全流程駐場轉場服務,切實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實效。
在林緣地帶構建“林-草-禽-果”立體循環産業鏈,鼓勵群眾在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動空間大的上一輪退耕還林地種植紫花苜蓿3萬畝,動員發展林下養殖2家;依託三北項目規模發展文冠果産業,以侯家川鎮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中川鎮、丁家溝鎮、黨家峴鄉種植文冠果1萬畝,建設華家嶺區域萬畝文冠果種植産業園。引導農戶對林區杏子、沙棘果、檸條籽進行集中採摘,由商販訂單收購,每年産值可達600萬元左右,林場同步做好森林火災預防和處置,有效拓寬了林區群眾增收渠道。(魏永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