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合箱式鱗片包埋快繁
近日,榆中縣園子岔鄉4.5萬畝的百合種植基地裏,隨處可見農戶們忙碌的身影。他們小心翼翼地撥開泥土,飽滿碩大的百合鱗莖從濕潤的土壤中托出地面。
“一粒籽”夯實産業根基
園子岔鄉大力推廣百合良種繁育技術,通過“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合作社以及種植戶建立百合鱗片扦插包埋母籽繁育示範基地。同時,引進海源百合等優良品種,進行小鱗莖“提純復壯”,培育優質、抗病的百合新品種,提升優質百合的産出率。據了解,園子岔鄉已建立百合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45畝,完成百合鱗片包埋3782箱,帶動農戶小鱗莖“提純復壯”1029畝。
“黃金甲”終成豐澤沃壤
走在園子岔鄉的百合田裏,遍地覆蓋着一層厚厚的麥草。“可別小看這層草,關鍵時刻它是百合的‘保護傘’。”種植戶雒先生一邊向園子岔鄉工作人員展示“覆草保墑”培育百合小鱗莖成果,一邊笑着介紹。百合“覆草保墑”技術,是針對當地乾旱少雨推廣的一項重要技術,它能鎖住土壤水分、預防板結,抑制雜草生長。等到草腐爛了,還是上好的有機肥。通過推廣“覆草保墑”技術,有效避免了“焦頭”百合,産量和品質都實現了質的飛躍。據統計,應用該技術的地塊畝均增産300斤至400斤,增收5000元以上。目前,全鄉百合“覆草保墑”面積3000畝左右。
“新農技”繪就豐收圖景
從實驗室組培瓶中破土的幼苗,到田間地壟裏茁壯的植株,科技的鏈條貫穿全程。除了母籽繁育和“覆草保墑”,園子岔鄉還推廣噴灌、滴灌、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控等科學化種植技術,組織開展“土專家”“田秀才”培訓,引導農戶樹立標準化種植理念,讓科學化種植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實施品牌提升行動,督促轄區內示範性合作社開展綠色、有機百合認證,扶持引導産品向綠色、有機産品升級。目前,全鄉開展綠色認證1500畝,有機認證1998畝。
園子岔圍繞打造北部旱作農業特色産業帶目標,組織實施“1+3”行動,持續推廣百合良種繁育和“覆草保墑”技術,輻射帶動每戶都有1畝育種田和3畝覆草田,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記者 李莉 通訊員 王曉梅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