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10-10 18:13:45 來源: 甘肅日報

靜寧 一顆紅蘋果 一條致富路

2025-10-10 18:13:45     來源: 甘肅日報
字體:
分享到:

  靜寧縣融媒體中心

  時下,行走在平涼市靜寧縣賈河鄉,空氣裏浸潤着甜潤果香,果園連綿不絕,紅艷艷的蘋果壓彎了枝頭,果農忙碌的身影在林間穿梭。

  在中堡村,果農楊連軍在果園裏忙碌着。他輕撫一棵粗壯的果樹,語氣裏滿是親切:“這棵樹,跟我兒子同歲,31年了。”

  時光回溯到31年前,楊連軍種下第一批果苗時,從沒想到它們會成為家中的“搖錢樹”。如今,他經營的15畝果園中,10畝已進入盛果期。“中短枝富士、成紀一號,是咱這兒的明星品種。”楊連軍隨手摘下一顆蘋果,“你瞧,蘋果就這麼鮮亮。”

  他算了筆賬:“去年10畝果園收入25萬元,今年預計也不差。”

  不遠處的李店鎮上杜村,杜喜強正在查看蘋果着色。他的28畝果園規劃得整齊劃一,株行距嚴格按標準把控。“果樹要通風透光,還要方便機械進出。”20年的種植經驗,讓杜喜強成了鄉親眼中的“土專家”。

  他種的成紀一號,四年挂果,盛果期畝産可達5000斤。“去年掙了35萬元,今年預計能破40萬元。”言語間,杜喜強滿是喜悅。

  在靜寧,像楊連軍、杜喜強這樣的果農越來越多,他們用雙手經營出一片片“金果園”,也編織出屬於自己的小康夢想。

  作為“中國蘋果之鄉”,靜寧的優勢不僅來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晝夜溫差大、光照足、土壤肥,更源於當地四十年如一日對蘋果産業的深耕。

  走進靜寧縣果樹果品研究所,農藝師介紹近年來推廣的優質品種:“我們不只引新,更重視選育適合本地的特色品種。像中短枝富士、成紀一號這些品種,都是在長期實踐中優選出來的。”

  科技,為靜寧蘋果注入新活力。靜寧縣構建起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每年組織培訓超200場,覆蓋果農3萬餘人。滴灌技術、科學修剪、精準施肥……一項項技術落地,讓蘋果品質不斷提升,也讓果園管理越來越輕鬆。

  産業鏈的延伸,則進一步釋放出蘋果的價值。在靜寧各大蘋果企業車間,蘋果被加工成果汁、果醋、果乾等産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品牌建設同樣成績斐然。靜寧蘋果先後榮獲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中國馳名商標等稱號,品牌價值超百億元。在上海、成都等城市的超市裏,“靜寧蘋果”專櫃常常圍滿顧客,這張金色名片,正被越來越多人記住。

  從零星種植到百萬畝規模,從提籃售賣到暢銷全國,如今,靜寧縣果園面積超百萬畝,年産蘋果80萬噸,産值近50億元。(羅瀚 王安琪)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