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隴原大地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從會寧縣韓家集鎮鬱鬱蔥蔥的馬鈴薯示範基地到景泰縣轟鳴作響的玉米收割現場,科技賦能正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型升級,譜寫出一曲産業興農民富的"金色樂章"。

在會寧縣韓家集鎮500畝馬鈴薯單産提升示範豐産方項目基地,連片馬鈴薯長勢旺盛,植株高度普遍達到70厘米,主莖粗壯,葉色濃綠。今年,該鎮創新推行"示範引領規模帶動"新模式,組織110戶農戶集中連片種植"隴薯7號"優質品種全面實施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技術標準的"四統一"管理模式。
會寧縣韓家集鎮韓家集村,村民李清説“我種馬鈴薯四十多年了,今年最省心,種子、膜、肥料都是統一發放”。
科技賦能讓現代農業煥發新活力,韓家集鎮通過農技人員和專業合作社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無人機飛防等新技術。創新"田間課堂+線上指導"服務模式,構建起智能化、精細化、科學化的服務體系。
在景泰縣,甘肅農墾良種有限責任公司的萬畝制種玉米種植基地,12&拉糧車往返穿梭,10&&型收割機開足馬力正在將沉甸甸的玉米棒加速歸倉。

甘肅農墾良種有限責任公司生産部副經理劉曉東説“今年我們農場總共種了一萬畝制種玉米,從9月10號開始收割,預計在10月10號全部收穫結束,通過前期的測産,大多數品種籽粒每畝在400kg以上,較往年來説有所提高”。
高産的背後,是科學管理與機械化技術的深度融合。基地在收穫前組織專業團隊對農機手開展專項培訓,並根據制種玉米的特性對收割機參數進行精準調試,確保高效低損收穫。
十月上旬,韓家集鎮1.5萬畝馬鈴薯即將迎來集中采收。這片示範基地的成功建設將為全鎮馬鈴薯産業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板,而景泰縣的制種玉米收穫也將在10月10日全面完成科技賦能,正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