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壁長風,掠過老一井的斑駁印記,也吹響了綠色發展的號角。玉門,這座因石油而興、靠鐵人精神鑄魂的城市,正以一場深刻的産業變革,從“油城脈搏”躍向“綠色動能”。今天,恰逢鐵人王進喜同志誕辰102周年,讓我們走進這座戈壁明珠,看它如何在時代轉型的浪潮中,傳承鐵人精神,書寫新能源城市轉型的嶄新篇章。
曾經的玉門,“老石油基地”是它最鮮明的標籤。如今,石油化工産業的轉型早已跳出“被動調整”的局限,在玉門市委、市政府的引領下,這棵“老樹”正不斷萌發新枝。依託數十年積澱的能源基礎與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玉門緊扣“延鏈、補鏈、強鏈”目標,持續拉伸石化産業鏈條,推動傳統化工向高端化、精細化升級。如今的石化産業,産業鏈協同更緊密,高附加值産品佔比穩步提升,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日趨完善,“油城脈搏”在新時代依舊強勁有力。

“老樹”常青之外,“新林”已然成勢。玉門以風能、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産業,在廣袤戈壁上迅速崛起,鋪展開一幅壯闊的綠色能源畫卷。走進風光富集的戈壁深處,巨型風機如鋼鐵衛士般矗立,光伏矩陣在陽光下閃耀着藍色光芒。至2024年底,各類電力裝機規模已達到723.9萬千瓦,累計發電760億千瓦時。與此同時,儲能、氫能等新興産業也在加速布局:星辰華瑞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穩定運行,凱盛科技的太陽能聚光材料項目落地投産,這些創新實踐不僅破解了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難題,更成為風光資源就地消納的關鍵支撐。玉門先後被授予“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中國新能源産業百強縣”等榮譽稱號。

産業蝶變的背後,是“鐵人精神”的傳承與發揚。從項目建設一線到研發實驗室,從技術改造現場到設備調試平台,“鐵人精神”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這裡交融。甘肅凱盛大明公司攻克光熱發電用超白玻璃深加工技術,關鍵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實現進口替代;風渡新材料打造“5G全連接工廠”,實現全流程智能製造;普羅生物的酪蛋白産品穩居行業出口榜首。這些企業在智能升級、技術突破、市場開拓中的拼搏,正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誓言,在新時代玉門的生動迴響。

綠色動能的持續奔涌,更離不開優質發展環境的支撐。玉門市委、市政府精準把握時代機遇,高起點謀劃産業轉型路徑,從頂層設計入手,聚焦關鍵環節,系統布局、精準施策。在“新”“老”産業接續的關鍵期,政府不僅做好“服務者”,更主動當好“引路人”。依託豐富的風光資源,創新推出資源就地轉化政策;推動産業園區智能化、數字化升級,完善新能源配套功能;針對企業發展的堵點難點,暢通“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服務機制,通過減稅降費、要素保障、創新激勵,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一系列務實舉措,為玉門産業生態注入了蓬勃生機。

今日玉門,石油時代的輝煌已沉澱為深厚的底蘊,鐵人精神在綠色轉型中煥發新生。從傳統油城的轉型升級,到綠色動能的有力迸發,這座城市以創新為筆、以實幹為墨,在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繪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玉門正以“風”“光”為翼,在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的征程中振翅高飛,必將譜寫更加璀璨的時代華章。(韓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