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市:文明實踐活動營造向善和諧良好氛圍-新華網
首頁> 正文

臨夏市:文明實踐活動營造向善和諧良好氛圍

2025-09-29 09:17:04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臨夏市 文明實踐活動營造向善和諧良好氛圍

  葫蘆雕刻藝人現場展示精巧技藝,掐絲琺瑯傳承人手把手教村民繡制臨夏紫斑牡丹紋樣,書法家揮毫書寫家訓贈予群眾……在臨夏市折橋鎮慈王村的文明實踐廣場上,一場“非遺傳承・文化瑰寶”主題活動吸引了眾多村民參與。這是臨夏市開展“一月一主題”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生動縮影,也是當地以文化浸潤推動文明建設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臨夏市錨定“魅力花都・公園城市”建設目標,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載體,持續開展“一月一主題”活動,構建“理論宣講+文化浸潤+志願服務”聯動模式,讓文明實踐從“階段性活動”變為“常態化滋養”。

  臨夏市舉辦“雷鋒精神傳承月”活動,1.5萬名志願者組建“助老、護苗、環保”等專項服務隊,為孤寡老人上門理髮、體檢;全市聯動開展“書香臨夏・閱讀悅享”系列活動,在農家書屋、文化廣場和城市書屋邀請作家、朗誦協會會員開展各類讀書分享會,向留守兒童、困難家庭、全市書屋捐贈圖書10萬冊;依託臨夏州博物館、胡廷珍烈士紀念館等紅色陣地,開展“紅色故事會”等活動,引導幹部群眾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現在組織活動月月有主題、事事有抓手,我們只要跟着主題走、圍着群眾轉,活動效果就有保障。”臨夏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馬晶説道。

  在臨夏市東關街道水泉社區,67歲的馬佔彪每天都會準時來到“幸福食堂”就餐。“志願者教我用智能手機視頻通話,現在每天都能跟外地的孫子聊天,還能在線交水電費,太方便了。”

  這是臨夏市在“健康生活・幸福臨夏”主題月推出的特色服務,志願者在老年人就餐之餘,手把手教他們如何使用智能手機,同時,幫助解決其他生活困難。

  為精準對接群眾需求,臨夏市構建“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願接單、社會評單”的閉環服務機制。群眾通過“新臨夏”APP隨時提交家電維修、政策諮詢、文體活動等需求,後&根據志願者特長精準派單。截至目前,平台已接收群眾需求1000余條,服務完成率達99.2%。

  初秋傍晚,臨夏市枹罕鎮青寺村的文明實踐站燈火通明。村民們有的在道德講堂聽“好婆婆”“好兒媳”分享家風故事,有的在“農家書屋”翻閱農業技術書籍,孩子們則在志願者帶領下開展“垃圾分類小達人”趣味游戲……這樣的文明實踐場景,如今在臨夏市隨處可見。

  為了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參與文明實踐活動,臨夏市着力打造“15分鐘文明實踐圈”,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82個、農家書屋35個、文化廣場81個、城市書屋10個,實現陣地資源“一網覆蓋”。同時,創新“流動文明實踐站”模式,組織文藝輕騎兵、醫療服務隊等深入各村,把理論宣講、文藝演出、義診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文明實踐的深入推進,讓臨夏市的社會風氣持續向好。在農村,“高額彩禮、大操大辦”整治成效明顯,今年以來,農村婚嫁彩禮平均金額較去年下降15%;在城區,“志願花都平安行 文明實踐潤我心”主題活動開展後,行人闖紅燈、車輛不禮讓斑馬線等行為同比減少80%,街頭巷尾的“文明勸導員”成為城市風景線;在校園,“書香臨夏・閱讀悅享”活動覆蓋全市中小學,建成校園讀書角55個,學生們逐漸養成每日閱讀的好習慣。

  自開展“一月一主題”文明實踐活動以來,臨夏市累計組織開展文明實踐活動6000余場(次),惠及群眾5萬人次。通過多樣化的文明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還在全社會營造了崇德向善、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 虎 通訊員 馬芬蓮

【糾錯】 責任編輯:王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