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五清晨,合作市的街道社區總會準時出現一群身着紅色馬甲、手持清潔工具的身影。他們中有州市機關的黨員幹部,也有普通社區居民、志願者,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投入到每週一次的環境衞生清潔行動中。

近年來,合作市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通過“幹部帶頭、群眾參與、常態化推進”的工作機制,推動羚城環境從“一時清潔”向“持久美麗”轉變。

機關幹部率先垂範,撲下身子實幹。他們與社區網格員、聯戶長、志願者以及廣大居民協同配合,聚焦主幹道路、背街小巷、老舊小區、河道邊坡等重點區域,針對垃圾散落、雜物堆放、衞生死角等突出問題,開展“地毯式”清理整治。從撿拾垃圾到宣傳環保,他們的實際行動持續刷新着羚城的“顏值”。
“每週五和大家一起打掃社區,已經成為我們共同的約定。”正在清理水渠的機關幹部王明遠説,“幹部帶頭幹,群眾也主動加入,環境變好了,鄰里關係也更近了。”

持之以恒的“周五行動”正在悄然改變合作市的生態環境面貌。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清理衞生死角3200余處,整理亂堆亂放1500多處,城區機械化清掃率保持100%。依託每月“紅黑榜”通報機制,有效激發各部門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積極性,形成了人人參與、共創美好的濃厚氛圍。

隨着空氣質量優良率持續提升、河道水質明顯改善、綠化覆蓋率不斷提高,曾經的衞生死角和雜亂邊坡,逐步變為市民休閒散步的小微綠地、街心花園。“如今的羚城水清草綠天藍,走在街上心情特別舒暢。”紹瑪路社區居民楊亞偉深有感觸地説。
生態環境治理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合作市人民政府督查專員康天儒&&:“我們將繼續堅持創新工作機制,不斷鞏固拓展‘周五行動’治理成效,推動生態環境整治走向深入,讓綠色成為合作市最動人的發展底色,讓廣大市民共享更多生態紅利、收穫更多幸福感。”(記者:袁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