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9-26 11:00:45 來源: 天水日報

天水太空馬鈴薯成功采收

2025-09-26 11:00:45     來源: 天水日報
字體:
分享到:

  金秋時節,記者走進天水市農科所的太空馬鈴薯試驗田裏,工人們正在采收成熟的太空馬鈴薯。這些太空馬鈴薯是搭乘實踐十九號衛星回來的馬鈴薯實生籽,在今年3月中下旬進行點播後,經過6個月的生長成功結出的首批微型實生薯。

  “今年播種了7個組合20000余粒航天種子,大概能收穫20000多顆種薯。我們現在進行的是一個單株的收穫,通過綜合考慮它的薯型、産量還有抗病性等性狀,在單株植株中我們選出最好的一顆種薯,並在明年進行首次大田選育。”市農科所薯類研究中心研究員郭天順告訴記者。

  由於科研需要,太空馬鈴薯從種植到收穫全部使用人工。眼下,試驗大棚內十幾名工人一邊采收、分類打包,一邊收集用完的基質。郭天順解釋道:“種植的時候要按組合分批分類種,收的時候也是一樣,因為一旦弄混淆,會對後續的科研工作造成干擾。”

  據了解,為保證太空馬鈴薯的正常生長,市農科所不僅對設施大棚進行了改造提升,確保溫度、濕度調節等符合種子生長需求,同時還密切關注實驗的每個環節,適時進行人工除草、施肥澆水等,今年試驗大棚出苗率達95%以上,這為後期的選育提供了堅實保障。

  一顆種子,凝結的是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與汗水。

  “經過100多個日夜的辛勤培育,從目前收穫的情況看,這7個組合的薯型、抗病性相比其他組合有着明顯優勢,具有薯型規整、薯皮光滑、芽眼淺等特點,病薯和爛薯都比較少。”市農科所薯類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王鵬介紹説,這7個組合的種類也較為豐富,有早熟型,也有晚熟型的;從加工用途來説,既有菜用型,又有澱粉加工型,還有油炸加工型,未來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通過航天育種,可以縮短馬鈴薯育種時間,加快馬鈴薯育種進程,助力科研人員在較短時間內篩選出具有高産、早熟、抗病等優良性狀的種質資源。“此次收穫的實生薯,我們將同步進行本地選育和異地選育。在天水本地,我們將重點考察它的生産性、抗病性和植株性狀,逐年逐代進行培育、篩選。”王鵬説,同時會將一部分種薯交流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雲南農業大學以及河北石家莊農科院等科研院所進行異地選種,加快這些“飛天”種子的育種進程,為天水馬鈴薯種業創新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天上育種,地上增收。如今,這些“天選之種”帶着太空的神秘“饋贈”已在天水這片土地落地生根。未來,市農科所將持續投入科研力量,長期跟蹤選育,真正將“太空優勢”轉化為“産業勝勢”,讓農民的“薯袋子”更鼓、“錢袋子”更滿。(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吳銀霞 趙軍霞)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