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縣,地處青藏高原、西秦嶺、黃土高原交匯地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溫潤的氣候,造就了得天獨厚的畜牧條件。近年來,岷縣立足特色牧草種植資源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全力打造特色畜牧品牌,積極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從傳統的粗放式養殖向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轉變,畜牧業已成為岷縣農業經濟的支柱和農民增收的“主引擎”。
金秋時節,岷縣290多萬畝可利用的天然草原如綠色海洋般鋪展開來,為當地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除了天然草原的滋養,岷縣特色牧草種植也成績斐然。其中,貓尾草目前種植規模位居全國之首,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産量達6萬噸。産品主要銷往北京、天津、重慶、四川、海南等省市,年産值達10.2億元,累計帶動2萬多農戶穩定增收,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金草草”。“貓尾草之所以深受市場青睞,源於其獨特的品質優勢:蛋白質含量較低,可消化長纖維質量優,適口性強,不僅是牛羊的天然美餐,還是草食寵物和賽馬最理想的長纖維飼草,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岷縣畜牧中心高級畜牧師岳民勤説。
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岷縣始終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將牛羊産生的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加工成有機肥施入農田。“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土壤肥力,還減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農民購買農資的成本。”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畜牧師張廣説。這一積極探索的綠色循環養殖模式,成功實現了畜牧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為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發展路徑上,岷縣積極創新,大力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了資源整合與優勢互補,並同步推進科學養殖,在降低養殖風險的同時提升了農戶收入,為當地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目前,全縣養殖企業(合作社、養殖場)規模化比重已達60%以上。
岷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獸醫師溫長春介紹,在推動規模化養殖的同時,岷縣在基礎設施建設與良種引進上持續發力,不斷加大在肉牛凍配改良點、肉牛純繁場、肉羊純繁場建設方面的投入,積極引進良種牛、種公羊和基礎母羊。這些優質種畜的引入,為改良本地畜種、提高畜産品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岷縣黑裘皮羊已成為岷縣畜牧業的閃亮名片。”縣畜牧中心辦公室主任郎棟説,其獨特的品種優勢和優良的品質,深受市場認可。不僅如此,岷縣黑裘皮羊胚胎移植技術的成功應用,更是填補了畜牧業發展史上的空白,這一技術的推廣,不僅有助於擴大黑裘皮羊的養殖規模,還為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畜禽遺傳資源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産品多元化方面,岷縣積極拓展業務,冷鮮肉、風味熟食以及藥膳菜等産品紛紛推出,充分滿足了市場需求。同時,為保障産品新鮮送達,岷縣構建了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借助這一體系,岷縣高原上的各類畜牧珍品能夠新鮮直達全國餐桌,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來自岷縣的優質牧業産品。與此同時,當地對藥蜜進行深加工,成功開發出蜂王漿、蜂膠等高附加值産品。品牌建設上,岷縣成績突出,目前全縣擁有“三品一標”畜産品認證25個,“岷縣黑裘皮羊”“岷縣蕨麻豬”“岷縣蜂蜜”等地理標誌品牌價值日益凸顯,成為當地牧業的閃亮名片。真正實現了從“賣原料”向“賣産品”“賣品牌”的華麗轉身。
岷縣畜牧業的勃興,鋪就了生態富民的金光大道,也穩穩托起萬千家庭的幸福生活。(新定西·定西日報通訊員 焦恩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