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的陽光灑滿合作市卡加曼鄉,一座座溫室大棚在陽光下泛着暖光。棚內,一個個飽滿的西瓜靜靜躺在藤蔓上,鮮嫩的果肉裹着晶瑩汁水——平均海拔2680米的高原上,曾經“稀罕”的西瓜,如今迎來了大豐收,甜透了當地群眾的心。

“沒想到我們高原也長出了這麼大的西瓜!” 種植戶張個草抱着剛採摘的西瓜,興奮地遞到記者手中。咬下一口,清甜滋味在舌尖散開,清脆口感讓人驚嘆:“海拔這麼高的地方,能種出這麼香甜的西瓜,太不容易了!”
這“不容易”,源於高原自然條件的制約。卡加曼鄉因海拔高、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始終難以實現西瓜規模化種植。當地群眾想吃西瓜,全靠外地長途運輸。不僅運輸成本推高了西瓜價格,長時間顛簸還會讓西瓜流失新鮮度,口感大打折扣。
為了讓高原群眾吃上本地新鮮西瓜,近年來,卡加曼鄉將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改善民生、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主動引進農業技術專家,投入資金建設高標準溫室大棚,全力破解高原西瓜種植難題。

如今,卡加曼鄉的4座溫室大棚裏,西瓜長勢喜人。據了解,每座大棚西瓜産量可達400多斤,單個西瓜成熟後約6斤重,不僅皮薄肉厚、鮮嫩多汁,糖度最高還能達到15分。每到採摘季,周邊鄉鎮群眾會專程趕來採購,不少游客更把“高原摘西瓜”當成特色旅行體驗,小小的西瓜成了當地的“網紅農産品”。
西瓜豐收,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果盤,更鼓起了大家的錢袋子。在種植基地務工的南傑草,説起現在的生活滿臉笑意:“以前只種青稞收入有限,現在既能照顧莊稼,又能來基地打工補貼家用,一年能攢不少錢,家裏蓋新房我添了錢,還能給孩子買新衣服,日子過得和西瓜一樣甜!”棚內的西瓜仍在積蓄甜蜜,這一個個“高原甜蜜果”,不僅圓了群眾的“吃瓜夢”,更點亮了他們的幸福生活,讓“甜蜜經濟”在甘南高原上綻放出鮮艷的民生之花。(記者:孫婭麗 馬強 徐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