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項目夯基蓄力 發展行穩致遠
——華池縣推進項目建設賦能經濟發展掃描
時近秋分,涼意漸濃,華池縣各個項目建設現場卻“熱度”不減:高聳的塔吊、來回穿梭的車輛、緊張作業的建設者……這片土地正以“快馬加鞭”之態突破項目建設“新高度”,以工程之“速”穩發展之“勢”,以項目之“優”聚跨越之“力”。

甘肅全利電力裝備有限公司廠房內,工人在加工鋼筋。通訊員 雷彩利 攝
9月17日,在位於華池縣悅樂鎮張橋村的甘肅全利電力裝備有限公司內,現代化生産基地初具規模。廠房裏,金屬加工聲與智能設備運轉聲交織,工人在生産線上有序作業。
“這是鍍鋅加工生産線,能為金屬表面鍍上均勻耐腐的鋅層。”甘肅全利電力裝備有限公司鍍鋅一部部長張勤介紹,“公司引進了酸霧噴淋回收、鋅煙收集處理等技術,建成4條年加工33萬噸熱浸鍍鋅生産線和1條年産10萬噸光伏支架及鐵塔流水線,實現了生産效率與節能環保雙提升。同時,AI焊接機器人、數控角鋼自動生産線等設備的應用,讓公司生産邁入了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階段。”
該項目快速落地的背後是華池縣的周到服務。2023年10月,華池縣引進山東安辰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5億元,成立甘肅全利電力裝備有限公司,建設電力裝備製造項目。隨後,縣上建立了“縣級領導包抓+部門主動服務+企業聚力攻堅”機制,派遣黨建指導員深入一線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在縣上的大力支持下,該項目於今年8月投産,填補了華池縣新能源配套裝備製造方面的空白。縣委、縣政府還當起了“紅娘”,幫助甘肅全利電力裝備有限公司與中國重工等10余家企業建立了合作。“公司投運以來,已累計銷售産品2.7萬噸,營業額達7000萬元。截至目前,簽約訂單4.5萬噸、總金額達2.8億元。”甘肅全利電力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海燕説。

華池油田工業廢棄物資源生態處理項目現場,工人在焊接圍欄。 通訊員 孫丹 攝
針對油田工業廢棄物處理難題,華池縣按照“延鏈補鏈強鏈”的思路,招引慶陽清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實施華池油田工業廢棄物資源生態處理項目。該項目以油污泥為原料,採用“超聲熱水解+離心分離+微生物降解”工藝,將石油、水、固體成分分離資源化——石油外售、尾水回用、殘渣制磚,實現經濟與生態雙贏。“目前,項目已完成主體建設和設備安裝,正在調試設備,力爭9月底試運行。”慶陽清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油污泥廠廠長劉瑛説,“項目投産後,年可處理污油泥10萬噸,減少4萬噸到5萬噸危險廢物外運,回收2萬多噸可利用資源。”
在甘肅樸牛乳業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灌裝、封裝、分揀等流水線高效運轉,乳製品整齊碼放,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我們公司現有5條生産線,可生産多種品類乳製品,日産量超150噸。同時,我們引進吳忠優質奶源,推出5個新産品,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甘肅樸牛乳業有限公司行政經理方婷説。
甘肅樸牛乳業有限公司的蓬勃發展源於華池縣的“精準發力”:招引黑龍江澳蘭克乳業有限公司,收購改造原乳製品加工廠,推動傳統養殖業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轉型。“縣鎮兩級政府是我們的堅強後盾,在公司建設過程中全程跟蹤服務,積極協調解決用地、用水、環保等方面的問題。”方婷説,“今年,公司已接到5萬噸訂單,預計銷售額可突破2.1億元。”
自8月1日開園以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南梁革命根據地核心展示園成為紅色研學熱門地,唱紅色歌曲、講黨課、開展紅色趣味活動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作為南梁紅色景區重要組成部分,華池縣堅持“強特色、精體量、優布局、活業態、穩運營”的總體思路,系統推進園區策劃建設和布展運營,確定了“兩紅兩綠”即紅色培訓、紅色研學和綠色康養、綠色産品為重點的發展路徑,採用“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營”模式,推動紅色資源、生態保護等深度融合發展。“園區投運以來,有42家商戶入駐,直接帶動304人實現就業;累計接待游客4萬人次,營業額達68萬元。”華池縣文化旅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賀九勇説。(慶陽融媒記者 封康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