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9-25 18:30:19 來源: 隴東報

藥香飄滿富民路——環縣發展中藥材産業助農增收

2025-09-25 18:30:19     來源: 隴東報
字體:
分享到:

  秋天,在環縣的梁峁溝壑間,最動人的景致莫過於那一方方錯落分佈的藥田。秋風拂過,柴胡、板藍根、黃芪、黃芩等中藥材隨風起伏,蕩起層層灰綠色漣漪。

  這縷藥香,從肥沃的泥土深處滲溢而出,從飽滿的藥材根莖中自然析出,從藥農沾滿泥土的指縫間輕輕飄出,飄滿富民路。

  藥田織錦——

  梁峁間飄起“致富香”

  “你看這板藍根,品相、顏色都好,長約40公分、粗兩指,還分出10來個枝,再過半個多月就能採挖了。”日前,環縣秦團莊鄉賈垣村中藥材種植大戶范吉峰捧着剛出土的板藍根,笑意盈盈地説。

  今年上半年,有着20多年板藍根種植經驗的安徽人范吉峰,經實地考察,發現秦團莊鄉的土壤、氣候適合種植板藍根。他當即流轉1200多畝地,成立莉安藥苑家庭農場,還帶動當地農戶種植1000畝,為農戶提供“全鏈條服務”——從播種到田間管理全程技術指導,藥材採挖後統一收購銷售。

  “按目前長勢,每畝至少采收200公斤乾貨,預計每畝收入2000元左右,總産值能達240萬元。”談及收成,范吉峰説。

  據秦團莊鄉鄉長王明介紹,目前,全鄉中藥材留存面積6000余畝,主要種植黃芪、黃芩、板藍根等,每年可提供100個穩定用工崗位,工期60天以上,為群眾創造家門口就業機會,同時通過科學配方升級産品,開發黃芪養生茶等特色産品。

  在環縣虎洞鎮賈驛村,大片平坦土地上,連片的柴胡植株隨風起伏,空氣中瀰漫着柴胡特有的清苦藥香。

  説起這裡的柴胡,繞不開一個人——賈生漢。

  52歲的賈生漢,種了20多年柴胡,從最初小規模種植,到如今的700多畝,成了當地有名的“藥秀才”和致富帶頭人。

  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群眾紛紛投身柴胡種植,逐步形成以賈驛村為中心、輻射周邊各村的中藥材種植産銷産業鏈。如今,賈驛村柴胡種植戶增加至156戶,種植面積擴大至1.45萬畝,柴胡成了全村的“致富良方”、群眾增收的“金鑰匙”。

  鏈式發展——

  從“草根”到“精品”的躍升

  隨着種植規模持續擴大,環縣中藥材加工産業順勢崛起,從“田間”到“車間”的産業鏈條不斷延伸。

  秦團莊鄉街道旁的環縣環芪康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內,5名工人身穿藍色工服,忙着分裝、稱重曬乾的黃芪藥片。

  “我們依託全鄉‘羊+産業’政策,主營中藥材種植與初級加工。”合作社負責人梁有堂介紹,合作社2017年成立,起初試種400多畝中藥材,效果顯著,此後逐年擴大規模。今年,他個人種植了500畝黃芪、黃芩、柴胡、板藍根等中藥材,在合作社帶動下,村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很高,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400多畝。

  與秦團莊鄉發展中藥材産業一樣,2023年11月,虎洞中藥材加工廠建成投産,由當地種植大戶賈生漢擔任負責人。工廠與周邊1000戶中藥材種植大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每年向村集體固定分紅約12萬元,直接帶動100餘人實現就近就業。這裡不僅能完成藥材清洗、分揀、晾曬等初加工,還可生産中藥飲片、中成藥等深加工産品,讓中藥材附加值實現“節節高”。

  在加工産業上,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尤為凸顯。環縣鴻康中藥材産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深耕甘草産業,兼顧多元藥材經營,主營甘草收購、分級、切片,及其他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銷售與出口。目前,該公司擁有工人230人、加工廠區4個,年加工甘草出口供貨量達1000多噸,年産值5000萬元,實現利稅42萬元。

  政策護航——

  中藥材鋪就振興路

  如何將地域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優勢?環縣給出了答案。

  環縣立足自然稟賦,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中藥材産業,不僅推動農業産業結構優化調整,更為農民開闢了穩定增收的路徑。

  截至目前,全縣中藥材在田面積14.8萬畝,其中留存面積9萬畝、新栽面積5.8萬畝。

  為確保中藥材産業行穩致遠,環縣從多維度發力,構建起全鏈條支撐體系:科學規劃産業布局,建成小南溝鄉許掌村、虎洞鎮賈驛村2個千畝柴胡種植示範村,帶動打造小南溝鄉、虎洞鎮2個萬畝中藥材種植示範鄉鎮。

  今年,環縣&&的一系列補助政策給群眾吃下了“定心丸”:對當年留存中藥材需病蟲害防治的,按每畝20元標準給予補助;對龍頭企業當年建設的黃芪、黃芩、柴胡等優勢藥材種苗繁育基地,驗收合格後按每畝1000元標準補助;對種植主體當年購買的機械,按最高不超過30%的標準補助;對當年新建200畝至5000畝的中藥材標準化示範基地,一次性獎勵1萬元至30萬元。

  同時,持續發揮鴻康中藥材産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的帶動作用,引進種苗繁育企業,在洪德鎮許旗村流轉500畝土地建設黃芪、黃芩種苗繁育基地,建成後可提供種植1萬畝藥材的種苗。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引進優良品種、加強技術指導,各鄉鎮合作社也為種植戶提供專業技術支持、挑選優質肥料、組織外出學習,全方位提升藥材産量與質量。(慶陽融媒記者 郭海霞)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