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5 09-24 17:50:10 來源: 玉門市委宣傳部

玉門:以“和美”為筆 繪就鄉村幸福底色

2025-09-24 17:50:10     來源: 玉門市委宣傳部
字體:
分享到:

  在黃閘灣澤湖村流連桃園風光,在柳河紅旗村打卡紅色地標,在赤金鐵人新村追尋鐵人記憶……在玉門,每個村都有屬於自己的美。近年來,玉門市深入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把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先導工程,作為建設現代化美好玉門的基礎工程。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鄉村的美麗嬗變在玉門接連上演。

  安居工程,鄉村舊貌換新顏

  玉門市立足鄉村實際,創新推出包括易地新建、原址改造在內的六種差異化改造模式,並配套實施財政補貼、貸款貼息、技術指導等全方位扶持政策體系,累計幫助6859戶農戶實現了期盼已久的“安居夢”。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玉門市堅持規劃引領、示範帶動,先後建成14個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農村集中居住區,打造11個各具特色的風貌改造示範點。成功創建22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和2個“和美鄉村”示範點。

  同時,玉門市通過“十清十拆”專項行動向農村環境亂象“開戰”。累計拆除1526座廢棄農房、117處違章建築;231處殘垣斷壁、廢舊牌匾等影響村容村貌的設施被徹底清理;累計完成17414座戶廁和73座公廁改造建設,實現了85%的常住農戶用上乾淨衞生廁所的目標。

  從AAA級旅游景區的鐵人新村,到特色産業新標杆枸杞小鎮;從文旅融合的柳河“紅田園”,到靈韻祁連的天境昌馬,這些精心打造的特色小鎮不僅成為展示鄉村發展的“示範樣板”,更是鄉村生活方式的革新。

  系統整治,人居環境再提升

  環境治理成效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尺。玉門市始終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生態環境治理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一以貫之,久久為功,取得了顯著成效。

  環境優美,垃圾治理是關鍵。全市構建“戶清掃、組收集、鄉拉運、市處理”的四級環衛管理體系,317名專職保潔員在各村組開展常態化保潔工作,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到100%。累計組織清運2500余噸積存的生活垃圾,污水亂潑、糞污暴露等長期困擾村民的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根治。

  在水環境治理上,全市建成41座標準化污水處理站和90.8公里排污管網,形成了覆蓋城鄉的污水“凈化網”,實現了鄉集鎮和中心村組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尤為突出,通過資源化利用模式,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84%,廢舊農膜回收率達86%,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循環生金”的綠色發展目標,讓綠色成為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

  新風沃野,文明潤村更潤心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美麗鄉村建設絕非僅停留在硬體設施的完善。玉門市通過一系列精準有力的舉措深耕文明土壤,讓鄉村既有“顏值”更有“內涵”。

  以“美麗庭院”創建活動為抓手,掀起了全民參與的文明熱潮。截至目前,全市已評選出“美麗庭院”示範村46個、示範戶8720戶,以典型引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與此同時,各鄉鎮創新建立環境衞生“戶評戶比戶促”機制,以村組為單位常態化開展環境衞生紅黑榜評比和家庭衞生星級評定,通過“曬、比、評”的生動形式,讓“愛乾淨、講衞生”成為鄉村群眾的自覺習慣。

  針對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群眾關心關注的突出問題,玉門市建立“市主導、鄉鎮(街道)主責、村(社區)主體”工作體系,各職能部門持續發力推進移風易俗:將移風易俗納入鄉村治理建設體系;將治理大操大辦推動移風易俗納入黨員幹部日常監督重要內容;推動各村居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建立相關村規民約、樹立正反兩面典型……全面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紮實開展。(徐瑋)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