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服務是營商環境的“晴雨表”,更是城市發展的“軟實力”。
近年來,金昌市始終錨定企業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以流程再造、機制創新、數字賦能、惠企便民、監督保障“五維聯動”為核心抓手,系統構建“四鏈協同”政務服務生態體系,推動政務服務從“分散辦”向“集成辦”、從“線下跑”向“網上辦”、從“被動等”向“主動幫”深度轉型,成功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營商環境“金字招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重構流程鏈
集成服務破解“效率難題”
“以前辦理建設項目開工手續,得跑多個部門、等近3個月,現在3個工作日就能辦結,項目落地速度比預想的快太多。”談及政務服務效率的變化,金昌國紅華昌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道。這一轉變,源於金昌市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突破口的流程再造革命。
針對企業開辦、項目建設等高頻事項,金昌市打破部門壁壘,推動跨部門協同、跨系統對接、跨層級聯動,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並聯審批”模式。數據顯示,建設項目開工辦理時限從77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壓減率達96.1%。個體工商戶轉型環節由6個整合為1個,辦理時限縮短至2個工作日,為市場主體“松綁減負”按下“加速鍵”。
在工程建設領域,金昌市創新推行“基坑支護和土方開挖”“主體工程”分階段施工許可制度,企業可根據需求自主選擇分段或整體審批,配套統一承諾書模板。截至目前,已為13個項目辦理26張分階段施工許可電子證照,佔發放總數的20%以上,平均為項目節約開工前審批時間60余天,助力工程建設項目早開工、早建設。
同時,金昌市升級政務服務模式,打造“三員協同、雙綜服務、一核審批”集成服務體系——通過首接幫辦代辦員、綜窗業務受理員、政策諮詢導辦員“三員聯動”,結合線上線下綜合服務,由首席事務代表集中審批,大幅減少群眾跑腿次數。此外,政務大廳專設“信用修復”窗口,布設信用信息查詢機、徵信報告自助打印機,引入雙向無障礙智能手語交流平台,同步提供水電氣熱、公證、法律援助、人才、金融等“一站式全科服務”,讓便民服務更有溫度。
創新機制鏈
精準服務激活“市場活力”
“沒想到‘一把手’直接坐窗口幫我們解決問題,原本卡在多個環節的手續,當天就有了進展!”老百姓大藥房連鎖(甘肅)有限責任公司永昌金澤庭院店負責人感慨地説。金昌市將“一把手走流程”升級為“坐窗口現場辦公解難題”,以“群眾出題、幹部答題”的形式,組織市、縣(區)46家單位“一把手”進駐政務大廳,累計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08個,形成“受理-辦理-反饋-回訪”全鏈條閉環管理。這一做法入選國務院辦公廳“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典型經驗案例”後,進一步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兩鎮六街道負責人坐窗已解決基層問題118個。

市政務服務大廳開展“一把手走流程、科長坐窗口”活動
為精準對接企業需求,金昌市依託“隴商通”涉企服務專席,整合440條政策信息、332名行業專家資源,開通“三方通話”功能,實現政策在線即答率超90%;累計受理企業訴求1350件,辦結率100%。同時,建立企業訴求大數據分析機制,為政策制定提供精準參考。推出10項“零成本”惠企服務,平均每年為企業節省成本200多萬元,真正實現“政府買單、企業減負”。
在通辦服務方面,金昌市構建“市域通辦”四級聯動網絡,在3個示範點基礎上,實現鄉鎮(街道)通辦專窗全覆蓋、村(社區)覆蓋率達30%,通辦事項從61項拓展至104項。借助“綜窗助手”系統,工作人員可遠程溝通、核驗材料,辦理跨區域業務17749件,打破政務服務的地域壁壘。
築牢數據鏈
智能服務提升“便利指數”
“現在繳燃氣費、查公交,打開‘甘快辦’APP就能搞定,連醫院掛號繳費都不用排隊了。”如今,“掌上辦事”已成為金昌市民的生活常態。金昌市以“數字賦能”為抓手,推動預約掛號、門診繳費、公交查詢、燃氣繳費等20余項高頻民生服務接入“甘快辦”APP,打造“掌上辦”服務矩陣,讓群眾辦事“零跑腿”成為現實。
“免證辦”是金昌市數字政務的另一張“名片”。金昌市持續推進電子證照歸集共享,目前已歸集電子證照592類、506.6萬件,辦理免證明業務39993件。個體工商戶“秒批”、企業開辦壓縮至2.5小時,“一表申請、一網通辦”的便捷體驗,讓市場主體“准入即準營”。
此外,金昌市積極探索“熱線+網格”聯動機制,成功構建起覆蓋全市的統一企業服務網絡。
在此基礎上,金昌市依託人工智能技術,推出語音助手、在線客服等智能服務,實現24小時不間斷響應群眾需求。為進一步提升服務透明度與效率,金昌市還創新上線政務服務智慧化展示平台,通過可視化圖表實時公開業務辦理數據,以“數據公開”為抓手,倒逼窗口單位提升審批效率、優化辦理流程。
在具體服務場景中,市政務服務大廳公安窗口率先引入智能語音人機交互系統,能一站式為群眾提供辦事指南查詢,解答所需材料、辦理時限等高頻諮詢問題。同時,愛心助殘VIP通道同步配備雙向無障礙智能手語交流平台,切實保障殘障群眾在業務辦理過程中實現無障礙交流與溝通。
強化保障鏈
閉環管理夯實“服務根基”
“以前擔心辦件超期,現在有了‘一日三查’督辦,辦事效率明顯提高,滿意度也上去了。”市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的感受,折射出金昌市監督保障機制的成效。金昌市建立“一日三查”督辦機制,截至8月底,超期辦件同比下降94.4%。整合“12345熱線”“隴商通”專窗等訴求渠道,深化“好差評”應用,形成“接件、處理、反饋、評價、整改、提升”的服務閉環,累計解決企業群眾訴求310件,滿意度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為提升隊伍專業素養,金昌市構建“日常+動態+專題”三維培訓體系:組織優化營商環境專題培訓1場、“高效辦成一件事”專項培訓13場、窗口首席代表精準培訓38次,同步培育“政策解讀員+品牌宣傳員+輿情引導員”複合型隊伍,全方位增強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服務意識和綜合素養。
幫辦代辦服務則為企業群眾提供“全周期護航”。金昌市聚焦“2+4”現代化産業體系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建立“1+X”項目服務機制,印發産業投資項目幫辦代辦事項清單,建立幫辦代辦專員庫,指定專員提供從立項到投産的“全流程、一對一”服務,同時發揮各級政務大廳窗口幫辦代辦服務隊伍作用,為企業群眾提供諮詢引導、表格填寫、網上申報、複印打印等貼心服務,累計為各類經營主體和群眾提供幫辦代辦業務服務5.5萬件次。此外,預約辦、節假日辦、錯峰辦、延時辦、上門辦等特色服務不斷延伸,累計節假日辦理396件、上門辦1605件、延時服務470小時,用“主動服務”破解群眾“辦事難”,便民服務可感可及。
從流程優化到機制創新,從數字賦能到保障升級,金昌市以政務服務“小切口”撬動營商環境“大變革”。如今,“四鏈協同、五維聯動”的政務服務體系已成為金昌的鮮明標識,不僅為資源型城市營商環境建設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樣本,也讓企業發展更有信心、群眾生活更有質感,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築牢堅實根基。(記者:文星乃 耿淑霞 通訊員:陳霞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