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下,秋風微涼,山丹縣大馬營鎮新墩村兩側2000多米海拔的山坡上,隨風搖擺的黃芪枝葉泛黃,即將迎來豐收。村委會副主任趙永忠穿梭田間,不時蹲下來察看植株長勢:“這裡種出來的黃芪根莖質地堅韌,顏色好、品質高。”
此前,新墩村以種植大麥、油菜、馬鈴薯等傳統作物為主,經濟效益不高。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土地産出效益,村“兩委”經過多方考察和調研,決定發展黃芪種植産業。
“我們這裡海拔高、氣候冷涼,而且病蟲害少,非常適宜種植黃芪。鄰村種植黃芪的效益就不錯。”趙永忠説。
2023年,新墩村村幹部帶頭種植黃芪,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吸引本村與外地種植大戶前來種植黃芪2000畝。
望著今年種的200畝黃芪,新墩村村民趙訓強驕傲地説:“每畝鮮貨産量在800公斤左右,刨去種植環節的人工和機械等成本,每畝黃芪純收入能達到3000多元呢!”
為更好地提高産品附加值,新墩村2024年通過盤活學校閒置場地,多方籌資500萬元,建成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的中藥材加工廠,在精深加工上持續用力,産品增值效益不斷提升。
“從去年11月到今年4月的精深加工周期,我們已加工中藥材切片等産品20多萬噸。”趙永忠介紹説,黃芪産業為周邊群眾提供務工就業崗位150余個,人均增收1.2萬元以上,村集體增收近10萬元。(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侯洪建)
